《易經》中孚智慧2|誠或不誠?信或不信?中或不中?孚或不孚?“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中孚卦》之前,爲《節卦》。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序卦傳》的文字,既表達了《中孚卦》和《節卦》的排列順序,又表達了《節卦》之“節”,是《中孚》之“信”的前提、必要條件。
“信”必有“節”,“節”而後“信”,無“節”不“信”,既已有“節”,則宜“信”以守之。
由《序卦傳》的文字“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可以知道,在進入《中孚卦》的“信”境之前,是要有一番思量,有一番忖度的。
“節”還是不“節”呢?“信”還是“不信”呢?“中”還是“不中”呢?“孚”還是“不孚”呢?
在進入《中孚》的“信”境之前,一定要有一番思量,一定要有一番忖度。沒有經過思量、忖度,不能盲目進入《中孚》之“信”。
不僅《序卦傳》的文字,傳達了上面的這層意思。《中孚卦》初九爻的爻辭,同樣,也傳達了上面的這層意思。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中孚》初九,處《中孚》之初,在《中孚》之剛剛開始,上應六四陰爻。對於《中孚卦》的初九爻來說,於六四陰爻,是“應”還是“不應”呢?是“跟從”還是“不跟從”呢?是“信”還是“不信”呢?是“誠”還是“不誠”呢?是“中”還是“不中”呢?,是“孚”還是“不孚”呢?
這是《中孚》初九爻,在《中孚》之初,在《中孚》之剛剛開始,需要好好思量一番,好好忖度一番的問題。表達這層意思,《中孚卦》初九爻的爻辭,用了一個“虞”字。
中國文字,含義豐富。《中孚卦》初九爻,爻辭中的這個“虞”字,曾經出現在《屯卦》的六三爻辭當中,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屯卦》的六三爻辭中的這個“虞”字,是古代掌管山澤鳥獸的官吏,是進入山林進行狩獵活動時,必須要有的一個嚮導。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蒼涼悲壯的楚霸王,用“虞”,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虞姬。
而《中孚卦》初九爻,爻辭中的這個“虞”字,卻是另外一層意思,《中孚卦》初九爻,爻辭中的這個“虞”字,卻是 猜度、料想,忖度、思量、虞度、謀慮的意思。
“虞”字的這幾個意思,《詩經》、《左傳》都曾經用過:
用戒不虞。——《詩·大雅·抑》,
不虞齊趙無兵援,將死城崩國已亡。——《秦倂六國平話》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傳·僖公四年》
理解了,《中孚卦》初九爻,爻辭中的這個“虞”字的意思,再來理解《中孚卦》初九爻的爻辭“初九,虞吉,有它不燕”,那就是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
作《易經》爻辭的老人家跟《中孚》卦的初九爻說,小夥子啊,你在決定“信”六四爻之前,可得好好思量、忖度一番啊。
只有你在決定“信”六四爻之初,是經過一番思量、忖度的,才能得“信”之吉,才能得《中孚》之吉,也才能得初九爻自己之“吉”,初九,虞吉。
凡事皆有陰陽,既有初九之虞吉,就有初九不虞之兇悔吝,初九於《中孚》之初,不可不慎。《訟卦》象辭有云: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君子以作事謀始,不僅適用於《訟卦》,同樣也適用於《中孚卦》。君子以作事謀始,適用於《易經》64卦。《坤卦》初六爻的爻辭,履霜,堅冰至。亦有此意。
扯遠了,還是回到《中孚卦》初九爻的爻辭上來。既然《中孚卦》的初九爻,在《中孚》之初,是經過一番思量、經過一番忖度之後,才決定“中”,才決定“孚”,才決定“信”的,
那麼在初九爻作出決定之後,就不要再三心二意,就不要再搖擺不定,否則,初九爻就是中爲不中,孚爲不孚,誠爲不誠,信爲不信。
如果初九爻在作出決定之後,還有三心二意,還再搖擺不定,必然帶來內心的拉扯和煎熬。這樣,不僅會搞得初九爻自己不中、不孚、不誠、不信,還會讓初九爻自己,陷入不安、不樂、不燕的狀態當中。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