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復”之辨,復卦的人生智慧。
一元來複,萬象更新,有那麼神奇嗎?
是的,一元來複,能更萬象,不惟物然,人亦然。
何爲復?《易經》復卦,一個陽爻在下,五個陰爻在陽爻之上,復卦之前爲剝卦,剝卦旋轉180度,倒過來就是復卦,剝窮上反下而爲復。陰盛已極而一陽復生爲復;冬至日,陰氣已極而陽氣復生爲復;小人之道盛極而消,君子之道剝極而復,爲復。,
何爲復?復於心爲復,復於道爲復,復於天爲復,復於無妄爲復,復則不妄矣!!!
有錯則改爲復,擇善固執爲復,一元來複爲復,復有六復:不遠之復,休復、頻復,獨復、敦復、迷復。複復不同,不遠之復:元吉;休復:吉,頻復:厲無咎,
獨復:不言吉凶,敦復:無悔,迷復:兇。復之不同,不可不察。
二、六復之辨。
孔門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雖早死,而得“復聖”之名,流傳千古。有錯則改,馬上立刻就改,心爲錯,行爲過,心裏意識到錯,不把錯誤的意識付諸行動,就不會發生讓自己後悔的過,不遠之復,用以修身,無袛(dī)悔,不會有讓自己後悔的事情發生。不遠復,無袛(dī)悔,元吉。
克己復禮,能剋制自己內心的私慾,私慾一出,立馬就能剋制,不至於讓私慾氾濫,馬上覆於禮,復於理,復於天理,時時刻刻注意剋制自己的人心,讓人心能合於道心,合於天心,使人心復於道心,人心復於天心,天心得復則天之元得復,人心得復則人之仁得復,克己復禮爲仁,休復,吉。
心裏明明知道有錯,但還是去做了造成過,做了又後悔,心裏又起改過向善之心,雖起改過向善之心,下次還是以錯心行事,事過之後,心裏又悔,心想下次再也不能這樣做了,屢錯屢犯,反反覆覆,是爲頻復。犯則成過,有過得咎,且屢錯屢犯,長期這樣就非常危險了;頻復有厲,厲,危險的意思。人知錯犯過後又起改過向善之心,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即使屢錯屢犯,復於善、復於禮之心可取,復於善、復於禮之心無咎,危險來自於屢錯屢犯,而不是來自於復善、復禮之心。頻復,厲無咎。
人羣當中,只有一人能獨行正道,有心爲善,克己復禮;大多數都是無心向善,肆意妄爲之人;只有極少數人,因能力有限,爲了適應環境,只好跟那些無心向善,肆意妄爲之人打成一片,同流合污,以求自保。但這極少數人,雖隨波逐流,從內心而言,心裏還是認可人羣當中那個獨行正道之人,這極少數人,心裏也是有克己復禮之心,只爲環境如此,有心無力,不能幫助獨行正道之人,人羣當中,象這樣心存善念,卻有心無力行善,甘於同流合污的之人,可謂中行獨復者。中行獨復者,不言吉凶悔吝,不言有咎,不言無咎。
社會人羣團體當中,有一人地位低下,卻能獨行正道,有心爲善,克己復禮,同時在這個社會人羣團體當中,還有一位名望地位皆有的領導之人,地位尊顯,對這位地位低下,卻能獨行正道之人欣賞有加,內心認可,真誠支持這位獨行正道之人,這樣的領導,可謂敦復之人,敦復,無悔。敦復之人,也只能無悔而已,因爲他不能幫助這位獨行正道之人,弘揚正道,發揚光大。
屢錯不改,屢錯屢犯,不知悔改,是爲迷復,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迷復,不僅有災,災爲外來,尚且有眚,眚意本爲目中生翳,喻爲禍自內生,迷復之兇,內憂外患皆來,不聽勸告,有過不改,屢錯不改,屢錯屢犯,不知悔改,用來大戰,終會大敗,如果是迷復之君當領導,十年都不會打勝戰。
今天先到這裏,後續再接着分享爲什麼一元來複,能更萬象。
感謝閱讀本文!!!如有幸得大家指教,不幸之至,定當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