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噬嗑卦智慧1|噬嗑字義,噬嗑卦義,唯變所適,不可拘泥

《易經》噬嗑卦智慧1|噬嗑字義,噬嗑卦義,唯變所適,不可拘泥

《噬嗑》(shì ,kē)字義

噬嗑兩個字,從偏旁部首上來看,這兩個字都是“口”字旁,都跟“口”有關,這一點毋庸置疑。

噬,啗(dàn)也,喙(huì)也。這是《說文解字》的原文解釋。啗(dàn)也,食也;喙也,口也。噬這個字,《說文解字》的原文用了啗、喙兩個字來解釋噬字的字義,結合啗、喙兩個字的含義,噬字有以口而食的意思,以口而食就離不開“咬”意,現在還在用的詞語“反噬”,有反咬的意思。

噬,啗(dàn)也,喙(huì)也,食也,咬也。跟口有關,跟食有關,跟用口來咬有關。

嗑,多言也。這是《說文解字》的原文解釋。現在用的嘮嗑一詞,就是嗑字的本義。除嘮嗑一詞以外,這個嗑字,日常生活還用的詞語是“嗑瓜子”,意思是用上下門牙咬有殼的或硬的東西。嘮嗑也好,嗑瓜子也好,總離不開嘴巴一張一合,嗑字有口在張合之意;

這個嗑字,在《序卦傳》中的解釋爲“合”之意,嗑者,合也。結合嗑字的字義,在《易經》中,取其張合的“合”義。

《噬嗑卦》卦象之一,頤中有物。

結合噬嗑兩個字的字義,以及《雜卦傳》中,《噬嗑》,食也的解釋,《噬嗑卦》中的“噬嗑”二字,是以口“咬合”之義。可是用上下門牙咬有殼的或硬的東西,假設這個要“咬合”的東西是一根豬筒骨,卻不一定能“咬合”,搞不好把上下門牙都咬崩了,都不能“咬合”。

之所以不能“咬合”,是因爲上下牙之間,間隔着一根東西,這根東西,有可能很軟,有可能堅硬無比,怎麼咬都咬不合,這根間隔在上下牙之間的東西在《噬嗑卦》裏就是九四陽爻。這就是《噬嗑卦》卦象之一,頤中有物。

《噬嗑卦》“頤中有物”之象。把《噬嗑卦》供在文中,自能得之。六五陰爻可象上牙,六二、六三陰爻可象下牙,九四陽爻象爲橫在上下牙之間的硬物。

用 “頤中有物”之象,索《噬嗑卦》之卦意

“頤中有物”,需要《噬嗑》,需要咬合,需要咬斷,需要決斷。此其卦意之一。

之所以需要《噬嗑》,需要咬合,需要咬斷,需要決斷,是因爲““頤中有物”所造成,是“頤中之物”導致不能“合”。 “頤中之物”之所以不能合,是因爲“頤中之物”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因而需要《噬嗑》之,需要咬合、咬斷、決斷去除之,以合情、合理、合道。 此其卦意之二。

天下萬事萬物,一人一家一國,凡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者,皆爲“頤中之物”,理當《噬嗑》之,以合情、合理、合道,此《噬嗑卦》卦意之用。

《序卦傳》之《噬嗑》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這是《序卦傳》中的原文。私意以爲,關鍵之處在於“嗑者,合也。”合什麼?合人之情,合萬事萬物之理,合天道、地道、人道,合“道”是也。

《乾》《坤》開天地,《屯》生萬物,萬物歷經《蒙》《需》衆卦,以至於《臨》《觀》,既《臨》且《觀》,當已明瞭天道、地道、人道。

既《臨》且《觀》之後,對天地間不合天道、地道、人道者,當已明瞭,既已明瞭,對天地間不合天道、地道、人道者,當咬合,咬斷,決斷,《噬嗑》以去除之,以使天地萬物各合其道,各正性命。此《序卦傳》之《噬嗑》,去不合道者以合道,“嗑者,合也。”

卦辭之《噬嗑》:亨,利用獄。

能咬合、咬斷,決斷,能噬嗑不合道的頤中之物,則能合於道,能合於道,萬物自能亨,《噬嗑》:亨。反之,則不能亨。有能合者必有不能合者,有能亨者必有不能亨者。

《噬嗑》卦辭之利用獄。《噬嗑》之一用而已,《噬嗑》之大用而已,非專指用獄。凡不合於道者,皆可用《噬嗑》。人之言行有不合於道者,人之修身有不合於道者,皆當《噬嗑》之。

至於家事、國事、天下事,凡不合於道者,皆可用《噬嗑》。《噬嗑》卦辭之利用獄。《噬嗑》之一用而已,《噬嗑》之大用而已,非專指用獄。私意以爲不可執一,不可拘泥,唯變所適。

《噬嗑》卦辭之利用獄。爲《噬嗑卦》火在上,雷在下卦象之用。爲方便觀象行文,再把《噬嗑》供在文中:

《噬嗑卦》卦象之二,火雷之象,雷電之象

《噬嗑卦》,上卦爲離,爲火,爲電;下卦爲震,爲雷。上離下震,合爲火在上,電在上,明在上,雷在下,威在下之象。雷電閃閃,雷電交加,既能明照明察,同時又有震懾之威,既能明察且有震懾之威,正合利用獄。

《噬嗑》卦之大象辭,正取此火雷之象,雷電之象。《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天下之人、物、事,有不合於道者,當用刑罰,小則懲戒,大則誅戮以去除之,以合於道,然後天下之萬事萬物各合其道,各得其正,然後天下之治得成。

《噬嗑》,去不合道者以合道,“嗑者,合也。”

今日私探《噬嗑》之義,《噬嗑》六爻,來日方長,敬請期待,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