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噬嗑卦智慧2|六個大人一個小孩的家庭育兒之道

《易經》噬嗑卦智慧2|六個大人一個小孩的家庭育兒之道

《噬嗑卦》之小用

《噬嗑卦》之卦意,頤中有物,道有不合,凡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者,則明察而用雷震之威,《噬嗑》而去除之。此卦意可用於治國平天下,也可用於修身齊家。

《噬嗑卦》之大用,可用於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之道有不合,則利用獄,明察而用雷震之威,《噬嗑》而去除之;修身齊家之道有不合,同樣也可用明察而用雷震之威,《噬嗑》而去除之。

家事國事天下事,家事可爲則國事天下事可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吾道一以貫之。治國平天下離老百姓實在太遠,不接地氣。還是來點接地氣的,結合老百姓之日用,試參《噬嗑卦》之小用;

治國平天下從修身齊家開始,試參《噬嗑卦》之小用,也從修身齊家開始;試參《噬嗑卦》之小用,從《噬嗑卦》之最小者,《噬嗑卦》之第一爻開始,先從初九爻的爻象開始,爲方便行文,把《噬嗑卦》供在文中:

《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象

《噬嗑卦》初九爻,以陽爻居初位,可像一國之在下之民,也可像一家之中懵懂幼兒;

《噬嗑卦》初九爻,以陽爻居卦之初時,而處《噬嗑卦》中,可像一國之在下之民,行事小有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也可像一家之中懵懂幼兒,言行稍有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

一國在下之民,或者一家懵懂幼兒,言行稍有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之時,應當如何處理爲好呢?看看聖人如何處理,且看聖人爲初九爻所繫爻辭: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一國在下之民,或者一家懵懂幼兒,剛剛有點小過,言行稍有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道。不可能因爲一點小過,就把在下之民、懵懂幼兒投到監獄裏;不可能因爲一點小過,就把在下之民、懵懂幼兒殺掉吧。

因爲一點小過,就把在下之民、懵懂幼兒投到監獄裏。因爲一點小過,就把在下之民、懵懂幼兒殺掉。不合道理,那是不教而誅,那是不合道的。《論語.堯曰》有云: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那該怎麼辦呢?既然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既然不教而殺、不戒視成不合道理,不合道,那就反過來用,用教用戒不就合道理了嗎?怎麼教?怎麼戒?這涉及到古代的一種刑具“校”。

校,木囚也,人之桎梏。校,是木製的刑具。木製的刑具有很多種,有套在脖子上的枷鎖,有木製的站籠,有套在腳上的木枷鎖。履校滅趾的“校”,是套在腳上的一種木製的刑具。

屨(jù )校滅趾,意思是把木製的刑具套在腳上,把腳趾頭給蓋住了,被禁足了,不能自由行動了,不能走路了,被固定在某個地方了。

屨(jù )校滅趾,以此作爲對在下之民、懵懂幼兒一點小過、言行稍有不合情理、不合道的一種小小懲戒。

在下之民、懵懂幼兒,受到小小懲戒之後,能改過,則在下之民、懵懂幼兒能得無咎,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在下之民、懵懂幼兒,有一點小過、言行稍有不合情理、不合道時,做出一點小小懲戒,不會有什麼過咎,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繫辭.下》第5章,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噬嗑卦》初九爻齊家之用

齊家之事、幼兒教育,每個家庭都會涉及,但能恰到好處的掌握的育兒之道的,恐怕不多,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六個大人一個小孩,特別需要引起注意。

《顏氏家訓》教子篇有載: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爲,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作爲家訓鼻祖,《顏氏家訓》的這段記載,正是現在有些獨生子女,六個大人一個小孩,家庭育兒教育的現實反映。

如果象上面那樣做家庭育兒教育,後果是什麼呢?後果是: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幼兒犯小過時,不加以懲戒教育,待到幼兒以爲驕慢之習爲理所當然時,你打死他(她)又有什麼用呢?

《顏氏家訓》教子篇中記載的正確的家庭育兒之道是: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爲則爲,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一有小過,馬上加以懲戒教育,不使再犯,方爲家庭育兒教育之道。家然,國亦然。

《噬嗑》六爻,今日有一,餘爻有五,來日方長,敬請期待,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