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噬嗑卦智慧4|噬嗑之小用,噬嗑之大用,噬嗑之意用

《易經》噬嗑卦智慧4|噬嗑之小用,噬嗑之大用,噬嗑之意用

《噬嗑》之義,食、合之義,食爲事,合爲意,食事小,合意大

《噬嗑》,食也,《雜卦傳》之噬嗑,重點突出的是《噬嗑》“食”之事。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序卦傳》之噬嗑,重點突出的是《噬嗑》之“合”意。

《噬嗑》“食”之事,可小可大,小到只是一個咀嚼的動作,大到民以食爲天,大到萬物皆以食爲天,大到萬物都要有“食”才能生,才能長,才能亨,才能各正性命。

“食”貴“合”,“食”貴“和”。 “食”這件事情,貴在每張“口”中都有“禾”, “食”這件事情,貴在人人都有飯喫,貴在萬物都有飯喫,貴在人人都有“食”,貴在萬物都有“食”。

如果有些人有“食” ,有些人無“食”,或者有些人“食”之過多、過貪,而另一些人“食”之不飽,“食”不果腹,必然不“和”,必然不“合”,就會帶來偷盜、爭搶、甚至殺伐等等不“合”、不“和”的後果。

如果出現偷盜、爭搶、甚至殺伐等等不“合”、不“和”的後果,則有違天地生萬物、長萬物、貞萬物之道。有違天地之道,則於天地之道有所不“合”。

當萬物出現有違天地之道,於天地之道有所不“合”的時候,就需要糾正,就需要用《噬嗑》,以使不“合”重歸於“合”,以使天下重歸於“和”。 凡萬物出現有違天地之道,於天地之道有所不“合”的時候,皆當如此。

只是“食”這件事情,是萬物每天都離不開的事情。《易經》聖人以“食”、“合”爲喻,言《噬嗑》之道,只是近取諸身,舉一反三,以小見大,切不可以爲《噬嗑》之道,僅爲“食”事。凡萬物出現有違天地之道,於天地之道有所不“合”的時候,皆當用《噬嗑》,以爲撥亂反正之功。

《噬嗑》之小用,人事之分合

人生在世,聚散離別,分分合合,可以用《詩經》中的一句話來形容:“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還可以用納蘭性德的《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來表達: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詩經》中的話含義頗大,用來表達很多事情往往開始的時候都很好,可是卻少有好的結果。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格局頗小,所言男女情事分合。

爲什麼會“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爲什麼會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分道揚鑣呢?從《噬嗑卦》的角度來說,皆因不可觀。

《序卦傳》有云: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可觀纔能有所合。無論是靡不有初之合,還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之合,之所以鮮克有終,之所以何事秋風悲畫扇,中途分道揚鑣,皆因初合爲不可觀之苟合。

苟合則不合於道,不合於道則不可觀,於人事分合而言,屬於志不同道不合,豈能合之長久?豈能有終?豈能不中途分道揚鑣?

人之合,不能強合。強合之合。非真合,其終必分。人之合,必以道合,方能合之長久,方能合之有終。

人生苦短,如果知道遲早會中途分道揚鑣,何必浪費時間,何必浪費有限的寶貴生命。何不一開始就選擇以志同道合之人而“合”。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可觀之合,皆不爲苟合而爲志同道合。於人事分合而言,志同道合,合於道才能合之長久,才能爲可觀之《噬嗑》。此爲《噬嗑卦》於人事分合之小用。

《噬嗑》之大用,道之合

食之不合事小,人之不合也事小,道之不合則事大。凡萬物出現有違天地之道,於天地之道有所不“合”的時候,皆當用《噬嗑》,以爲撥亂反正之功。此爲《噬嗑卦》之大用。

《噬嗑卦》之大用即爲《噬嗑》卦辭所言:利用獄。《象辭》用的是: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噬嗑卦》之大用,又有卦象之用,爻象之用。怎麼用?且待來日,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