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困卦智慧3|居易俟命?致命遂志?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易經》與《易傳.十翼》
現存的《易經》版本,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稱爲《周易》版本,《易經》的另外兩個版本《連山易》、《歸藏易》,已經失傳,《連山易》、《歸藏易》的失傳,可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損失。
就《易經》的《周易》版本來說,周文王拘羑里演八卦而成的《周易》,經典的經文部分,只包括卦畫,卦名、卦辭、爻辭;不包括目前通用《周易》版本中的彖辭、象辭等《易傳. 十翼》部分;
彖辭、象辭爲後人所添加,非周文王演八卦時所繫原文,非《周易》的經典原文。這一點,可以從目前通用《周易》版本中的彖辭、象辭,和《周易》的經典原文表達的意思不同,得到驗證。
以《易經》《困卦》爲例,《困卦》的《象辭》“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所表達的意思,更接近儒家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氣,更接近儒家的,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歷史道義擔當。
而《周易》的經典原文中,代表君子賢人處《困》的九二爻爻辭“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徵兇,無咎。”給出了 “徵兇,無咎。”的告誡,提出君子賢人處《困》,當用“朱紱方來,利用享祀”,當用君子居易以俟命。
以周文王忍辱負重,終得脫《困》的親身經歷來看,周文王爻辭之意,給出“徵兇,無咎。”的告誡,提出“朱紱方來,利用享祀”的處《困》原則,與《象辭》給出的“君子以致命遂志”的處《困》原則,有所不同,試爲探之:
《困卦》九二爻的爻象、爻辭。
《困卦》九二,以剛明之才處下卦之第二位,賢人君子在下處《困》得中,賢人君子居廟堂之遠,持剛正之道,處《困》得中,而困於酒食,是鬱鬱寡歡,終日買醉嗎?
非也,非也。酒食者,人之所欲也,君子賢人亦不例外,唯君子賢人所欲之大者,中正之道得行也。
《困卦》九二,困於酒食,君子賢人所欲行之中正之道,爲小人所困也。君子賢人所欲之大者,爲小人所困也。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九二爻處《困》,有心無力之時,又處在下卦坎險之中,是像象辭所說的那樣“君子以致命遂志”,犯險犯難而上,玩命的幹,也要推行自己的中正之道呢?還是採取其他的策略呢?
周文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說:九二君子賢人,即使有剛明之才,推行的是中正之道,在《困》之時,有心無力,犯險犯難而上,玩命的幹,有可能把自己的命給玩完,九二;困於酒食,徵兇。
周文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說:在《困》之時,有心無力,犯險犯難而上,玩命的幹,如果最後把自己的命給玩完了,那能怪誰呢?那是自取滅亡,自取兇禍,無人可以怪罪,咎由自取,無人可咎,九二;困於酒食,徵兇,無咎。
周文王自己的脫困策略,不是犯險犯難而上,不是蠻幹,而是利用享祀。整體求神拜佛嗎?
非也,非也。處《困》之時,求神拜佛沒有用,自欺欺人而已。享祀之事,必以至誠之心,祭神如神在。利用享祀,利用至誠之心也,利修至誠之德也。
《困卦》卦辭告訴君子賢人的處《困》的總體原則是: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君子賢人在下,居廟堂之遠,而處《困》之時,知《困》有時,堅守中正之道,保持沉默,盡己之力,有所行動,則中正之道,自有亨吉之時。
怎麼行動呢?周文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賢人君子,利用享祀。君子賢人居廟堂之遠,持剛正之道,卻爲小人所困之時,此時盲動則爲咎由自取,無人可咎,則爲困於酒食,徵兇,無咎。
周文王以自己的親身脫困經歷告訴賢人君子,困於酒食之時,當樂天知命,而不憂,當居易以俟命,卻也不能什麼也不做。此時,有利於以至誠脫困之心,修至誠之德,保存力量、積蓄力量,積蓄德行。如此,自有脫《困》之日,中正之道,自有亨吉之時。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
象辭之“君子以致命遂志”,正是儒家的可貴之處,也是儒家的偉大之處,周文王的利用享祀,自有明哲,二者各有可取,各有所取。是致命遂志,還是居易俟命,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取之在人,用之在人,有德者,相時而動,自取則可。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