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困卦智慧4|安身立命,安身崇德,兇困之局,如何化解

《易經》困卦智慧4|安身立命,安身崇德,兇困之局,如何化解

《繫辭.下》第5章,以孔子對《鹹卦》九四爻爻辭的解讀爲開端,以青年男女對世界的感知爲開端,爲青年男女指出了人生的前進方向,是在身存、身安的基礎上,崇德廣業;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除了崇德廣業以外,孔子也想不出什麼,其他的人生終極意義,除了以崇德廣業以外,生而爲人的終極意義將無法達成,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

孔子當然知道,在實現生而爲人的終極意義的道路上,難免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甚至會遇見一些極端的困境,這些極端的困境,如果處理不當,賴以實現人生終極意義的生命將不復存在,身將不存,人死萬事休,再談什麼終極意義,就是個笑話。

因此,《繫辭.下》第5章,在指出人生的終極意義之後,緊接着當頭一棒,就列舉了一個身死名滅的極端例子,這個例子,就是《困卦》的六三爻: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

《困卦》的六三爻,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呢?應該從《困卦》六三爻的身上吸取哪些經驗教訓呢?如果處在《困卦》六三爻的位置上,有什麼能免一死的應對之策?這些問題,都是在讀《困卦》六三爻時,應該思考的問題。結合《困卦》六三爻的爻象、爻辭,對這幾個問題,試做探討:

《困卦》的六三爻的爻象境遇

《困卦》六三爻,處困無疑,因爲六三爻本身處在《困卦》的大環境當中。《困卦》六三爻,在這個大環境中是個什麼狀況呢?

首先,六三陰爻,陰柔無陽爻之剛明才德,可視爲內心搖擺不定、又沒有經世濟用之大才的陰柔小人。

其次,六三陰爻,以陰爻處下卦的第三位,以陰爻處陽位,處位不正,又不得中,還在下卦坎卦的最高位,處《困》之中,處險之極,處不得正,處不得中;

六三陰爻,不僅處《困》之中,處險之極,處不得正,處不得中,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因爲處上卦兌卦的上六陰爻,與六三陰爻,同性相斥,是敵應。

六三陰爻,處《困》之中不僅無應,更是上爲九四、九五陽爻所困,下爲九二陽爻所困,裏外都不是人;

六三陰爻,處《困》之中,就是這麼一個處險之極,處不得正,處不得中,困於上下,又無外援,內心不堅定,又沒有經世濟用之大才的陰柔小人。

六三陰爻,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呢?

六三陰爻,進退失據,把自己作死了。孔子的原話是: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當至,妻其可得見耶!”

孔子爲什麼說六三爻是非所困而困呢?那是因爲六三陰爻處陽位,有躁動之象,有冒進之象,以六三之才、六三之境遇,處困之中而用剛,躁動冒進,犯險而上,爲九四、九五陽爻所困。

六三陰爻,本就處困,以六三陰柔之才、六三之境遇,而以己之力,冒險而進,所遇二陽之阻,堅如磐石,非六三陰柔之才所能突破,六三陰爻,不過以卵擊石,徒自取困,困上加困,六三,困於石。六三陰爻,進則徒自取困於上卦二陽,非所困而困,不自量力,名必辱。

六三陰爻處困,孔子不僅說六三非所困而困,還說六三非所據而據。六三陰爻所據之位乃是陽位,非六三陰爻所據之正位。

六三陰爻,在下卦之中,乘剛而據於九二陽爻之上,不僅非所據而據,還以陰柔之才壓制着九二陽爻,困着九二陽爻。時刻還要提防着九二陽爻,讓處困之中的六三陰爻,如坐鍼氈。

六三陰爻,乘剛而據於九二陽爻之上,如同坐在荊棘之上,如同坐在蒺藜之上,六三,據於蒺藜。處困之中,整天坐在荊棘之上,整天坐在蒺藜之上,整天不得安處,身必危。

六三陰爻,處困之中,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想安處於位而不可得,想安處於困而不可得,整天不得安處,如同回到家裏,卻見不到能讓人心安的妻子,六三,入於其宮,不見其妻。

六三陰爻,處困之中,非所困而困,非所據而據,進退失據,失其所安,進、退、處,三者皆不可得,如六三陰爻之處《困》,唯有一死,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六三陰爻,就這樣把自己作死了。

《困卦》六三爻的經驗教訓

六三處困,陰柔無剛明才德,內心搖擺不定,處《困》之中,處險之極,處不得正,處不得中,外無應援,不自量力、盲目冒進,不知進退,都是六三陰爻,處《困》致兇的原因。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說經驗教訓,當從六三自己的說起,首當其衝的是沒有剛明才德,內心不知其所當止。

詩經《旄丘》有云: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存身,安身,首先還得從知其所止開始,一開始就應當堅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除此之外,《易》之爲道,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易經》必有脫《困》之道,如六三處困,何以脫《困》呢?諸君自解。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