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履卦智慧6|老虎會咬人,人言可畏,履剛以柔,臨事而惕

《易經》履卦智慧6|老虎會咬人,人言可畏,履剛以柔,臨事而惕

人生行事,與虎同行

《易經》《履卦》卦辭:履虎尾,不咥人。亨。一開始就告訴人們,在《履卦》中,在《履》時,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有隻老虎在,時時刻刻不能忘記和老虎一起同行,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有危險存在,一切都要以禮而行,以理而行,以道而行。否則,一不小心,老虎就會兇巴巴的咥人;

初九戒在素履,戒在安守本位、本分;九二戒在一個幽字,即使履道坦坦,也要守住一個密字,要守住老子的勿矜、勿驕、勿伐、勿強,守住九二的外剛內柔,守中用柔;六三,既沒有剛明賢德之才,處又當位,處又不得中,行事履道之時,又不能自主,履之非人,老虎馬上咬人,馬上就有咥人兇的後果。

九四呢?九四也一樣有戒,九四爻,戒在一個愬字。爲了方便行文,先把聖人之畫供在文中,然後結合九四爻的爻象和爻辭,試探《履卦》九四爻之爻意:

《履卦》九四爻的爻象

《履卦》九四爻,以陽爻處四位,以陽處陰,以陽處柔;《履卦》九四爻,上臨九五,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履卦》九四爻,因近九五,又處大臣之位,其爲多懼,九四處於多懼之地;

《履卦》九四爻,下臨六三,下卦兌卦,兌卦雖悅,笑裏藏刀,兌爲巫,爲口舌,爲毀折,爲虎,兌卦是個長舌婦,家長裏短,是是非非,流言蜚語,象只老虎,緊緊的跟在九四後面,六三不能自主,陰柔之人,還想上進,九四爲擋,動不動就去九五甚至上九那裏毀折告狀,《履卦》九四爻,處《履》卦中,行事履道之時,面臨的就是這麼一種狀況,你get到了嗎?面臨如此狀況,《履卦》九四爻該何以自處呢?且看九四爻辭: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乍一看,九四結果好像是吉,因爲聖人給九四爻辭下的斷語是終吉。但是永遠也不要忘記整部《易經》,雖錯綜複雜,其實就兩根爻,不斷的組合變化,一陰一陽之謂道,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有吉就有不吉,有終吉,就有終不吉;

如果九四爻按《易經》聖人之訓,而行而履,結果就是聖人的斷辭終吉,否則,九四爻如果不按聖人之訓行事履道,結果就會變得難以預料,至少吉凶悔吝,不吉的概率佔了四分之三。

因此,《履卦》九四,行事履道,終吉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個字,愬字,這個字,在爻辭裏出現了兩遍,那是強調又強調,警示又警示。

愬字,有兩個讀音,第一個讀音念sù,跟告訴的訴一個讀音,念sù的時候,有訴說的意思,有詆譭、誣陷別人的意思。《論語.憲問》有:公伯僚愬子路於季孫,公伯僚向季孫訴說、詆譭、誣陷孔子的弟子子路。

念sù的時候,正合下卦兌卦這個長舌婦的特點,六三爻動不動就去九五爻甚至上九爻那裏毀折告狀,詆譭、誣陷九四爻,這是愬字的第一個讀音念sù;愬愬,訴說又訴說,九四被詆譭又詆譭、誣陷又誣陷;

愬字,第二個讀音念shuò,念shuò的時候,是個形容詞,解釋爲驚懼、恐懼的樣子,《春秋.公羊傳.宣公六年》記載了大家都熟悉的趙氏孤兒的主角,趙盾的一個故事,原文是這樣寫的: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

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就是趙盾行事履道不當致兇,被老虎喫掉,全族被滅的重要原因。趙盾讓九五君上靈公感到害怕,感到驚懼、恐懼,再加上有長舌婦一樣的人,一直再詆譭、誣陷趙盾,趙盾一族不被滅纔怪。聖人愬愬之戒,不可不戒。那爲什麼《履卦》九四爻爻辭是終吉呢?

再探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聖人給九四爻爻辭下終吉兩個字的斷語,試探如下:

第一:九四爻本身是陽爻,剛明賢德之才,又處在上卦乾卦,行的是剛明的乾道,九四爻所履是正道,既履正道,光明正大,就不怕下面兌卦的流言蜚語,就不怕下面兌卦的詆譭誣陷;況且上卦乾卦九五,處中得正,也是一個剛明賢德之君,九四爻所履是正道,兌卦的詆譭誣陷,在九五這裏沒有用,此爲其一。

九四:履虎尾,終吉。九四爻能得終吉,有九四爻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配合的原因。沒有自身的光明正大,沒有上面九五的剛明中正,九四想得終吉,恐怕有點難。

第二:九四爻本有剛明賢德之才,又處在上卦乾卦,九四自己行的是乾道,所履是正道,九四爻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處在大臣之位,處在多懼之地,上臨九五,九四知道自己始終要保持驚懼、恐懼之心,保持愬愬之心,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自見是踩着老虎尾巴行事,下面有隻老虎,一直在詆譭、誣陷自己,一直在愬愬。

九四爻自己知道,即使所履是正道,也要履剛以柔,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謹慎戒懼之心,小心應對,以己之愬愬,才能化解人之愬愬,所履乾道正道才能得行,才能得吉,才能得終吉。

《履卦》六爻,今日九四,餘爻有二,來日方長,且待再探。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