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觀卦智慧9|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易經的《觀卦》
設教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俗稱“三觀”。三觀如何,不僅決定着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同時也決定着自己前進的道路和一生的成就。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往往和家庭出生、個人經歷等等後天因素相關。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通常和個人成長過程中,所看到、所觀察到的各種人、物、事息息相關。
每個人通過對個人成長過程中,所看到、所觀察到的萬物色相進行體察,形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並通過這些認知,指導着自己的日常行爲,從而決定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決定了自己前進的道路和一生的成就。
因此,三觀是否正確,自己通過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所形成的認知是否正確,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對每一個人來說,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可是,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慧根不一,再加上每個人的生命時間有限,對世界的認知,要麼過於淺陋,要麼過於狹隘,要麼爲後天的人情物慾所矇蔽,從而無法形成對世界的客觀認知,無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那怎麼辦呢?
《易經》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用的是“設教”兩個字。“設教”兩個字,對幫助每個人形成對世界的客觀認知,意義重大。“設教”兩個字,可以避免淺陋狹隘、不客觀認知的形成。
“設教”兩個字,在《易經》《觀卦》彖辭、象辭中出現兩次。這兩個字,是在讀《易經》《觀卦》時,必須引起注意的兩個字。彖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認知,可以用來“設教”呢?萬一“設教”的內容本身就不客觀,所造成的流毒,危害更大,這一點不能不引起注意。
唯有如天地日月運行一般,日往月來,寒往暑來,四季輪替、絲毫不爽的認知,可以用來“設教”,唯有取法自然的“道”,可以用來“設教”。唯有民風民俗後面所體現的人心所向,可以用來“設教”。
《易》之成書,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之觀,天地日月之觀,鳥獸蟲文之觀、人文之觀,取法自然,取諸萬民,可謂中正大觀。
《易經》64卦,384爻,正是中華民族歷史前賢,通過長期的對宇宙萬物的觀察,取法自然,取諸萬民萬物,形成的對世界的客觀認知,用來“設教”,當仁不讓。
除此以外,還有哪些認知可以用來“設教”呢?未失道的觀卦六三爻之觀,也可以用來“設教”。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能觀我生者,少之有少,鳳毛麟角,屈指可數。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王陽明、六祖慧能等,可謂能觀我生者,可謂悟道者,可謂未失道者。這些人的認知,可以用來“設教”。
能“設教”者,必然能經得起長期的歷史時間的檢驗,源遠流長。“童觀,“窺觀”者遲早會湮沒於歷史的煙塵 。能“設教”者,必稱“經”。這恐怕是今天在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時,在談認知時,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