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訟卦的智慧|貞守本分,食舊德——訟卦六三爻的啓示

《易經》訟卦的智慧|貞守本分,食舊德——訟卦六三爻的啓示

聖人之畫在前

天下有道,訟亦其一,六爻之辨,昨日有二,餘爻有四,今日再探。

訟卦剩餘四爻,離不開本卦的卦象,卦辭,爻辭,所以還得把聖人的畫,搬來供在下面,方便列位看官,觀象玩辭。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六三之位,上承九四、下履九二,上九爲應,下坎之上,質本陰柔,身處坎險之中,且爲坎險之極,夾在九二、九四兩個陽爻當中,上進爲九四陽剛所擋,後退爲九二陽剛所堵,進退不得,又處危險之極,唯一有點值得慶幸的是,上九陽爻爲應,且上卦爲乾天,陽剛十足。

假如有一個案件,案件本身有瑕疵(六三,質本陰柔),已在訟中,縣級法院已決(九二),市中院已在審(九四),程序暫時還到不了高院(上九,上乾),事情屬訟類(卦中),具體個案的情形,跟六三的處境是否有點像呢?象者,像也。遇到六三的類似處境,該怎麼辦纔好呢?對律師事務所來說,也許是給錢就好,但對類似六三情境的當事者來說,聖人另有所告誡。

在作事謀始,訟則終兇一文,訟卦卦辭已經告訴我們,訟:有孚,訟不可妄訟,訟之第一要義爲有孚。案件本身有瑕疵(六三,質本陰柔),瑕疵部分本不應訟,以瑕疵而訟,終爲兇。因此,於訟卦六三爻而言,聖人首戒:

食舊德,貞

祿者稱德而受。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無德無位無祿無名無壽。位祿名壽必與德相稱,六三之位祿名壽必與六三之德相稱,六三之位祿名壽必與六三之行相稱,如果六三能安守本分,堅固的貞守其本分,則訟與不訟,六三之位祿名壽必與其本分相稱,必與其舊德相稱,必得食其舊德,食舊德,貞。

就六三之質本陰柔,有瑕疵的個案來說,如果要訟,對本不應訟之瑕疵部分,如果有非分之求,即使有上九相應爲援,其結果亦會最終無得,因非分之求本就無德,無德則無得,位祿名壽必與德相稱。食舊德,貞。此其一。

就六三之質本陰柔,有瑕疵的個案來說,如果要訟,如果能堅守本分,貞守其本分,只對無瑕疵而有孚的部分而訟,如遇決訟之人得中而決,又有上九爲應援,自然能得其有孚之分,自能得食其舊德,食舊德,貞。此其二。

厲終吉?厲,終吉?

對於經文到底是厲終吉?還是厲,終吉?我們暫且拋開爭論,反正是有厲,有終吉。暫且先就這兩個字辭行文。

就六三之質本陰柔,有瑕疵的個案來說,如果要訟,因爲案件本身就有瑕疵,如果六三於訟時,有非分之求,再加上訟本有險,六三本在險,在訟的過程中,即使有上九爲援,六三能不有所危懼,能不有所畏懼,此其厲,此其厲之一。

就六三之質本陰柔,有瑕疵的個案來說,如果要訟,即使排除案件本身自帶的瑕疵不訟,如遇決訟之人不得中而決,則欲求食舊德而不得。因爲六三不能忘記自己身處訟卦之中,訟之第一要義爲有孚,訟之第二要義爲中吉,得決訟之中則吉,不得決訟之中則不吉,易者,易也,一切都在變化當中,六三能不有所危懼,能不有所畏懼,此其厲,此其厲之二。

就六三之質本陰柔,有瑕疵的個案來說,如果要訟,如果能貞守其本分,又得上九爲援,再得決訟之中,則訟:終吉,如果要訟,上面三個條件都不滿足的話,則欲求食舊德而不得,豈能得終吉?豈能食得舊德?豈能得終吉?此其終吉之一。

因此,以六三之陰柔本質,能否得其終吉,最終在人不在我,即使能貞守本分,最終能否終吉,在應援之上九和決訟之九五,在從上九,即使能得終吉有成,也是從上九,決於九五所成,而非己成,或從王事而成。

以六三之陰柔本質,如能悟得其境,悟得其理,悟得其易,能撤訟,能不訟,能終訟,則吉,訟:終吉。此其終吉之二。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終兇之戒,可不戒乎?

天下有道,訟亦其一,六爻之辨已有三,餘爻有三,來日方長。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