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鹹卦智慧4|君子以虛受人。鹹卦大象之意,能通儒道佛

《易經》鹹卦智慧4|君子以虛受人。鹹卦大象之意,能通儒道佛

《鹹卦》的大象辭,前面的文字,山上有澤,用來明象,非常容易理解。山上有澤,無非艮上有兌,艮爲山,兌爲澤,艮在下,兌在上,是爲《鹹卦》。

《鹹卦》的大象辭,後面的文字,君子以虛受人,讓人頗爲費解,好像和《鹹卦》的卦意,扯不上什麼關係,讓人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

但是,靜下心來,觀象玩辭,你會發現《鹹卦》的大象辭,義理之深,能通儒、道、佛。靜下心來,觀象玩辭,你會發現《鹹卦》大象之用,纔是《鹹卦》真正的大用、妙用。

觀象、玩辭、取意,而後有意之用,是讀《易》、用《易》的不二法門。要理解《鹹卦》真正的大用、妙用,同樣也需要通過這個不二法門,先窺得聖人立象之意,才能談卦意之用。

《鹹卦》之象,山上有澤。高山之上,有一片湖泊。這樣的景象,大多數人都看到過。但是,大多數人在看到這樣的景象時,恐怕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上,極少把注意力放在湖面的倒影之上。只有把山上有澤的畫面,切換到湖面的倒影之上,才能一窺聖人立象之意。

山上有澤,湖面波光粼粼,雖然別有一番景緻,卻也將天上的倒影擾亂,再也不能通過倒影,看清天上的藍天白雲,再也不能通過倒影,看清山上的一草一木,再也不能通過倒影,看清天空中飛過的鳥兒。

山上有澤,湖面波光粼粼,雖然別有一番景緻,卻再也不能通過倒影,看清外物的真實面目,感受外物的本來面目。

山上有澤,只有當水面波瀾不驚,如同鏡面的一樣平靜的時候,才能通過如同鏡面的湖面,觀察到藍天白雲,以及山上的一草一木,天空飛鳥的真實面目。

山上有澤,只有當水面波瀾不驚,如同鏡面的一樣平靜的時候,才能通過如同鏡面的湖面,感受到外物的真實面目。

鹹爲感。只有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寂然不動,才能心如明鏡,感受到世間外物的真實面目。《繫辭》有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外物只是此心之倒影。此心如果能艮止如山,心如止水,寂然不動,自然能象鏡面那樣,雖實如虛,觀照出外物的真實面目,感受到外物的真實面目,包括人心。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鹹卦》卦象,艮在下爲止,兌在上爲澤,爲湖。止水如明鏡,雖實猶虛,能照萬物,包括人心。

君子觀象,效其象意,心如止水,既然不動,自虛其中,因己之情而照人之情,因我之性而明物之性。彖辭有云: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君子觀象,效其象意,心如止水,既然不動,自虛其中,因己之情而照人之情,因我之性而明物之性,其感必速。《雜卦傳》有云:鹹,速也。

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一個虛字,佛家所謂空,空而後真,真實不虛,必先自空五蘊,必先自“虛”。有意者,可細悟。

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一個虛字,老子有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老子又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有“虛”意,少、寡皆有“虛”意。有意者,可再悟。

《易經》之象,象非一象,意非一意,一象一意。《鹹卦》之象,兌在上,艮在下,少女在上,少男在下,少男少女情慾之動,固然有鹹之感速之意。

然而,大象辭不以少男少女情慾之感爲象,而以艮山在下,兌澤在上,作爲《鹹卦》的大象,並附上君子以虛受人的文辭,實在是大有深意,拙文拋磚引玉,有意者,可以再進一步細探。感謝閱讀!!!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