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遁卦智慧2|遁還是不遁?退還是不退?如何對待小人
《遁》,還是不《遁》?
《遁》以用而亨,《遁》之亨,非時之亨,用《遁》之人,持貞持正用《遁》而利而亨,以及於道之利之亨。遁之亨,其利也小,其亨也小,《遁》,亨,小利貞。
《遁》之時,陰爻長而陽爻消之時,小人道長而君子道消之時。《遁》之時,《否》時將來,《否》勢將成卻又未成之時。遁之亨,其利也小,其亨也小,君子見機而作,權衡利弊,是《遁》?還是不《遁》呢?
這個問題,《彖傳》耍了個滑頭,告訴你九五中正當位,與同處中正的六二陰爻爲陰陽正應,雖然處在小人道長而君子道消的《遁》時,遁還是不遁?要根據《遁》時具體的情況,權衡利弊,自己看着辦。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遁》有避小人之道勢成,避其鋒芒,退引自全之意。歷史上,當《遁》之時,而不用《遁》的例子,最爲大家所熟知的例子,莫過於電視劇《三國演義》裏面,王允用貂蟬離間董卓和呂布的故事。
東漢末年的王允,當《遁》之時而自己不用《遁》。王允雖然沒能阻止東漢的最終滅亡,但至少遲滯了東漢的最終滅亡,併爲後世處《遁》之人,提供了一個在《遁》而不用《遁》的例子。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處《遁》之時,用遁還是不用遁,退還不不退,避還是不避,需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自己作出取捨,雖在《遁》時,並非非《遁》不可,如有可爲,亦不可不爲。
用《遁》的前提是識《遁》,識《遁》的關鍵是識人
用《遁》?還是不用《遁》?前提是能識得《遁》時。《遁》時兩陰爻在下,漸成侵蝕陽爻之勢,如果任由陰爻侵蝕陽爻,《遁》將入《否》。
《遁》如入《否》,《遁》將不《遁》,再來談《遁》,已失其機,非君子見機而作所當爲。因此,用《遁》?還是不用《遁》?至少應該先識得《遁》時。
《遁》之爲遁,陰爻長而陽爻消,小人道長而君子道消,識《遁》時,首先要對何爲君子?何爲小人?做出準確的判斷。
什麼樣的人是君子?什麼樣的人是小人?《論語》中有大量的論述,可以詳參。除《論語》外,孔子在《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裏面,也有專門論及。知人、識人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需留意於平時,其有意者,不能不察。
如何對待小人?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小人更是難纏。識人之後,怎麼對待小人?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但是,即使遠之則怨,也要遠之。怎麼遠之呢?《遁卦》的象辭中有遠小人之道。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遁卦》的象辭中的,不惡而嚴,就是君子遠小人之道。
對待小人,不可以出惡聲,言語上不能有厭惡之辭,臉上也不能有厭惡之色。對待小人,惡聲厲色,只會增加小人對君子的怨憤,於君子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
可是小人難纏,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又不能不遠之,該怎麼辦呢?一個“嚴”字,小人自遠。矜持、莊重,威嚴,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自己保持一副儼然不可犯的樣子,小人自遠。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既能不增加小人對君子的怨憤,又能讓小人自遠。《遁》之爲《遁》,自全爲亨。
《遁》之爲《遁》,又有六爻之《遁》。六爻相雜,唯其時物。處位不同,用《遁》不一。六爻之《遁》,且待下文。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