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頭山與雙槐樹
浙江餘姚市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8000年前的海岸線在這裏
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臨近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發現的首個貝丘遺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究員孫國平介紹,該地區距目前的海岸線有40公里,而此次考古發現卻證實,8000年前,這裏是古寧波灣,發現的大量貝類遺存和生產生活用具就是海邊村落的先人們留下的。
井頭山遺址距今8300—7800年,而且被深埋地下5~10米處,是目前所見中國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貝丘遺址。出土遺存和所處地理環境表明,這裏是河姆渡文化的直接來源,由此,寧波的歷史軸線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河南鞏義市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
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
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確認遺址現存面積約117萬平方米,是距今5300年前後經精心選址的都邑性聚落遺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顧萬發介紹,從遺址的地理位置、規模、文化內涵分析,這裏是迄今爲止在黃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規模最大的核心聚落。它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被有關專家命名爲“河洛古國”。
遺址中發現的大型建築羣,已初具中國早期宮室建築的特徵。比如其“品”字形佈局、“一門三道”的宮殿形制,在二里頭、偃師商城等後世遺址中多次被發現,可謂是古代宮殿的鼻祖。值得一提的是,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大量農作物遺存和正在吐絲狀態的牙雕家蠶,連同其周邊遺址發現的農業和絲綢實物等,充分證明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區已經形成較爲完備的農桑文明。
湖北武漢市郭元咀商周遺址:
商代長江中游最大的鑄銅中心
郭元咀商周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地區,是目前長江中游地區保存最爲完好、內涵最爲豐富的商代鑄銅遺址,爲研究殷商青銅鑄造過程中的組織管理、原料運輸等重大學術課題提供了寶貴資料。
此次發掘出土了大量與鑄銅有關的遺蹟和遺物,發現各類銅渣、陶範、坩堝壁碎塊及爐基,初步確定了與熔鍊、澆鑄環節有關的手工業操作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剛表示,經過實驗室分析,郭元咀商周遺址出土的銅器及銅渣樣品成分,與位於河南安陽的洹北商城等都邑出土的金屬資源一致,這表明,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的鑄銅技術與中原都邑有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