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簡史(轉)
一、東皇伏義帝 以熟犧祭祀而聞名東亞的東方強大氏族,史稱“庖犧氏”
二、西皇蚩尤帝 以桑織發達而聞名東亞西方的強大氏族,史稱“窮桑氏”
三、南皇炎帝 以擅長農業而聞名東亞南方的強大氏族,史稱“神農氏”
四、北皇高陽帝 以發明顓瑣歷聞名東亞的北方強大氏族,史稱“顓瑣氏”
五、中皇黃帝 以造車技術而聞名東亞中部的強大氏族,史稱“軒轅氏”
天皇五帝是同時期的五大氏族首領
遼闊的大東亞版土必然產生五方地緣政治
天皇五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
五大人文始祖的苗裔是不可能忘祖的
繼天皇五帝之後
是嚳、堯、舜、虞、鯀紅二代競爭時期
北皇高陽帝未參與四皇紛爭
而是乘機沿長江南下低調拓展
至夏水入長江囗建立夏國
國都夏首(夏口、漢口)
形式上臣服於炎黃聯合酋長制
至堯舜利用權力命熊鯀主持修築“良渚(人工大水壩)”
熊鯀聽命並完成任務卻被拘禁於羽山至死
代父執政的熊禹舉兵討伐堯舜
東征至荊州後遷都荊郢史稱“荊蠻”
最終直搗堯都良渚建立夏王朝
周人、楚人、秦人皆祭祀夏禹
炎黃堯舜並未建立封建王朝
夏禹纔是中華大地共同的人文始祖
也正是因爲周公不要求諸夏的百爾後裔
祭祀文王清廟而祭祀夏禹辟雍
東西南北中才形成大一統的“華夏意識”
漢人祭祀黃帝是漢代纔出現的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這是漢代《繫辭》作者的胡言亂語
華夏子孫普及衣裳是夏布出現時期
漢學毀了中國人夏商周三觀
華人、華族、華語、華文
演變爲漢人、漢族、漢語、漢文
這些稱謂始於倭奴國的遣漢使
夏王朝最終被東皇的苗裔子湯革了命
而商王朝又被中皇的苗裔姬發革了命
再後來周王朝又被東皇的苗裔子贏革了命
夏商周三古是在北皇、東皇和中皇的較量中交替
南皇的苗裔和西皇的苗裔沒實力逐鹿中原
其中西皇蚩尤最先退出歷史舞臺
他的地盤被中皇和南皇拱手送給了東皇的弟弟少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