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星座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你肯定聽說過星座,但你知道嗎?我們日常談論的星座只是太陽星座,而影響我們每個人性格的還有月亮、水星、火星、上升、土星、木星等行星星座。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張星盤(也叫出生圖)。除了包含以上行星星座,還有一些虛點星座以及矮行星星座。星盤是由星座、行星、宮位以及描述行星之間的關係的相位等四大部分構成。在我往期的一篇文章中也有提到其他三個部分代表什麼意思。
星盤記錄了你出生時,宇宙中星體之前的相對位置,只不過這個觀測點是在地球上,並且在你出生的地點進行觀測後描繪出的星空圖。這也是爲什麼要生成你的星盤,除了需要提供你的出生日期,也需要你的出生地,因爲需要結合出生地的經緯度來描繪,站在出生地觀察的星空,畢竟星盤中還涉及到星體角度。
不好理解的話,這裏進一步打一個比方,如果說天文學讓我們發現了“日心說”,那麼占星學中用到的星盤工具,就是以“地心說”的角度,將天體都繪製出來,目的是爲了研究星體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未必需要知道,行星影響地球的原理如何,但我們沒有辦法否認的是,發生一些特殊事件的時候,星空中總是遵循某種規律的呈現了一些角度。
星座是按照月份劃分的,我們會發現不同月份出生的寶寶,性格和對應月份的季節特徵總有非常強烈的相關性、象徵性。如果你覺得不像,那星座以及星座的劃分方法或許你可以瞭解一下。
當然除了星座可以用三方四正來劃分,宮位也是遵循這個劃分方法的。這裏就不多作介紹了。
——個人占星學習心得簡述,如果文章熱度不錯,以後還可以展開來討論。畢竟你們的點贊、關注、收藏是我創作的動力。
如果說天文學是對宇宙星體的客觀物理呈現,那麼觀察點就是“上帝視角”。不以任何人、任何星球的視角爲基準點進行觀察、研究,而是以客觀的將事實呈現出來爲目的。這也是我們現在主流認可的“科學視角”。
從宏觀世界出發,研究這些星體“長什麼樣子”;利用衛星便利我們的生活;是否有外星文明?……這也是天文學不斷探索、研究的意義。
那從微觀世界出發,星體對地球上的生物有沒有影響呢?這其實就是占星學存在的意義。
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項科學能驗證宇宙星體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影響,占星學似乎也沒能解釋星體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們沒徹底的承接古人的智慧)。但占星的魅力就在於此,你不需要知道他是如何構成的,但他確實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幫助。就像你使用電腦,但未必一定要知道電腦是如何構成的一樣,只要好用就行。
占星學是古人的智慧,每次地球上發生一些重大的事件時,古人就將星空記錄下來。經過了八千年的記錄、總結、統計、修改,傳承,期間也經歷過落寞時期,但最終經過了不斷的升級、調整,形成了應用廣泛,分類衆多的各項占星術。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占星學,是爲了讓大家知道,星盤是占星學的產物,而星座是構成星盤的一個最重要的部分,但不代表星座就是全部內容了。占星學尚且應該以使用工具的眼光去看待,可以用來做預測,但絕不是一種“蓋棺定論”的算命之說。那星座就更不應該被迷信和濫用了。很多網友喜歡提問“某某星座如何對待自己了,是不是代表他就不愛我了?”
這樣的提問顯然非常好笑,因爲非常的不嚴謹,而且相當迷信,如果是專業的占星師,會表示很難回答。畢竟人是最複雜的生物,又怎麼能是星座,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呢?星座=/=人,這是我特別想要強調的。
當然對於大部分不瞭解占星學,但又非常相信星座的網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普遍現象。所以這是我想寫這篇文的初衷,雖然未必解釋清楚了,但我還會繼續努力,不斷修正的。星座性格有點像咱們中國的生肖性格,它能一定程度上描述你的主體性格特徵。但拋開星盤過分依賴星座解讀來斷言一個人,以及決斷一些事,是你對星座最大的誤用。
在星座知識的傳播過程中,爲了便於大家好理解,我們都用了“XX星座是……”,這樣的定語,但斯蒂芬·福利斯特在《內在的天空》一書中提出沒有“註定”的概念,至少不能用星座來註定你的性格。星座恰恰是我們需要成長的方向。如果你對占星抱有非常大的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占星學入門級別的一本書,能糾正你以往很多對星座抱有的錯誤認知。
占星學並不是告訴你一定要會發生什麼,但卻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將心理學和占星學結合對“現代占星”的出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代占星側重對人內心活動的立體呈現。只有對自己絕對了解的人,纔有可能讀懂這個世界。如何你能抱有一個科學、嚴謹的態度來使用占星,它能給你如何做,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的方向。
接下來準備更名爲:言其說星座,別到時候,改了名字找不到我了。
關注我吧,你們的認可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