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們的防癌建議:比較重要的就是不要亂用“營養品”
郝希山院士作爲國家腫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的主任、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曾在著名醫學學術期刊《健康必讀》中表達了自身對預防腫瘤的建議。郝希山院士在文中表示,“我堅決反對用營養品防癌”。
已致力腫瘤臨牀四十多年的郝希山院士對如何預防腫瘤研究甚多,其在腫瘤外科、腫瘤流行病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所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他認爲目前許多中國人都在用錯誤的方法預防癌症,比如說許多人都會選擇購買大量的抗癌防癌的營養品,認爲喫一些營養品就能夠預防癌症。但郝希山院士卻表示,市面上價格不菲的營養品其實並沒有起到真正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那如何有效地預防癌症的發生?郝希山院士表示,還需進行合理的膳食,多喫一些蔬菜、水果、植物性食物,並且每天要喫約400克的非澱粉類蔬菜水果。同時,不能喫發黴的食物,被醃製過或者烤焦的食物也不能食用。除此之外,在飲食方面還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即“粗、淡、雜、少、素”。
“粗”是指在日常飲食中要適量食用粗糧、粗纖維類的食物;“淡”是指要控制鹽的攝入,多喫果蔬;“雜”是指食用的食物類型要多樣;“少”是指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需控制;“素”是指多喫一些含維他命的食物。
我國臨牀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曾表示:防癌要控制好飲食,每頓不能喫太飽。喫得太飽不僅容易長胖,而且也不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並且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之一就是身體肥胖。
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不要多喫,每天只吃七分飽即可。如果在喫飯的時候控制不住美食的誘惑怎麼辦?孫燕院士表示他會立即離開飯桌,因爲看不見飯菜也就不會那麼想喫,這樣能夠控制住自己。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許多人也都知道吸菸容易患肺癌。但其實,吸菸的害處遠不止這些。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腫瘤學家曾益新曾在《健康必讀》醫學雜誌上發文,他在文中就曾表示,吸菸不僅會容易患肺癌,可能還會導致胃癌、食管癌、肝癌等多種癌症。
所以,如果想要預防癌症的發生,那就要做到不吸菸,及時戒菸。
孫燕院士表示,每年一定要認真體檢篩查,因爲體檢才能夠看出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才能夠及時查出身體出現的問題。我們的臟器每天都在不停的運作,難免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每年定期到醫院體檢篩查,及時解決身體出現的問題,那疾病就將遠離我們。
孫燕院士也曾舉例表示,就像我們開的車每年必須要進行年檢,即使每天不開車或是隻開幾個小時,只要沒有車的年檢證明,車子就不能行使。而我們的身體體檢就和車間一樣,不要等到車上某個器件損壞了再去修補,因爲那到時可能爲時已晚。
我國的腫瘤外科學家、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曾表示,適度的運動對人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堅持游泳。湯釗猷院士雖已80多歲,但他仍然堅持運動,堅持游泳,並且他也會告訴自己的病人鼓勵他們每天適度運動,堅持游泳。
湯釗猷院士曾遇到一位患有肝癌切除後一直復發的病人。這位病人曾在2001年的時候查出患有肝癌,醫生對其進行了切除手術,但是該患者後來又復發了。然而,當醫生再次做切除手術之後,時隔幾年,肝癌再度復發。
湯釗猷院士看到這位病人後,建議病人使用干擾素,同時讓病人堅持運動,每天堅持游泳。5年之後,湯釗猷院士再次爲這位病人檢查,令人開心的是並沒有復發,原因就是這位病人每天除了使用干擾素外,還會每天堅持運動,堅持游泳。
湯釗猷院士還讓自己的老伴每天堅持游泳,因爲他的老伴曾被檢查出患有乳腺癌,並且比較嚴重。當時醫生給的治療方案其老伴無法承受,因爲治療方案對老伴身體產生的副作用很大,最終老伴沒有繼續治療。
後來,湯釗猷院士建議老伴每天跟着他一起運動,一起游泳,哪怕每天遊的距離很短。就這樣,老伴每天都堅持運動,長時間下來,老伴的身體也好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事情要積極向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曾表示,預防癌症的獨特祕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態,越是消極、生氣,癌細胞、腫瘤就越容易出現。
2010年,《細胞》雜誌刊登了一個國外實驗室的研究,實驗室人員把遺傳背景一樣的小鼠分成了兩組分佈進行實驗,一組被稱爲“快樂小鼠”,它們生活在快樂的空間裏,裏面有各種小鼠喜歡的玩具,它們可以盡情的玩耍;
而另一組小鼠則是放在固定壓抑的空間裏,與“快樂小鼠”組形成對照。後來研究人員對比兩組小鼠誘發腫瘤的結果,他們發現“快樂小鼠”誘發的腫瘤比對照組的小鼠小得多,這證明了良好的心態確實對腫瘤有抑制作用。
情緒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對腫瘤發展的趨勢也會造成影響。所以,養成良好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並且不要懼怕癌症,不要消極、傷心,每天的生活只有開心積極,癌細胞、腫瘤纔會遠離我們。
本文旨在分享腫瘤內容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