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美麗弧線是人體天然減震器,不治療會影響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柱健康
大家對扁平足應該都有一個粗略的瞭解
足部容易疲勞、步態異常、走不了遠路…
這些都是扁平足的外化表現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扁平足隨時會找上自家小孩!
什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指任何骨、韌帶肌肉生理異常,導致足內則、外則縱弓和橫弓出現塌陷或消失,常伴患足外翻。扁平足出現了足部疼痛、易疲勞症狀的,稱爲平足症。
成人扁平足可以是兒童扁平足的延續,也有可能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足骨形態發生了變化。
導致後天扁平足的原因有哪些導致扁平足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後天性扁平足主要是因爲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1、雙足長時間的負重站立、長時間的行走導致足部過度疲勞,維持足弓肌肉、韌帶等的軟組織逐漸衰弱,從而導致足弓逐漸低平。
2、患有疾病,需要長時間臥牀休養的,平日裏嚴重缺乏鍛鍊,導致足部肌萎縮,張力減弱,負重時足弓下陷。3、長期的不正確穿鞋子,比如長期穿過高的高跟鞋,導致這整個人的體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傾斜,足縱弓遭到破壞。
4、足部骨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等疾病。5、脊髓灰質炎後遺平足症。
孩子爲什麼會患上扁平足
除了上述導致後天性扁平足的原因,家長們在給孩子買鞋時也要注意避開以下幾個誤區:
1、 鞋子越軟越好?
家長會認爲較硬的鞋子容易磨傷孩子的腳,總喜歡給孩子買鞋面跟鞋底都較軟的鞋子。但是鞋面過軟,無法起到保護跟支撐作用,孩子在踢撞時容易受傷。
而鞋底過軟,則不利於寶寶的足弓發育,容易造成扁平足。家長在給孩子選鞋的時候,最好選擇鞋頭有一定硬度,可以保護腳趾。鞋底三分之一處能彎折,後跟也要有支撐來保護腳踝。
2、鞋底厚更減震舒適?
過厚的鞋底再加上較爲柔軟,穿這種鞋子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崴腳,而且對於學習行走也不是很好。最好選擇鞋底不超過5mm的鞋子,並且具有一定硬度,可以幫助寶寶的腳掌感受踩踏在地面的感覺。也有利於孩子學習行走,較大一點的孩子,其鞋底可以適當的加厚,不過最後不好超過25mm。
3、買大一號?
有些家長覺得過緊的鞋子會束縛孩子的腳部發育,確實穿太緊的鞋子不好,但是太寬鬆的鞋子也不適當。因爲不合腳,孩子穿鞋會搖搖晃晃,腳趾容易受傷。而且因爲總是拖着鞋子,孩子會下意識的用腳尖和腳後跟發力去帶住鞋,漸漸導致內外八字步態。買鞋子的話最好帶孩子去試鞋子,一般鞋後跟間隙插入1根手指即可。
4、追求弓形鞋墊
幼兒的足底通常都比較扁平,但並不會是真的扁平足,只是還未發育完全。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會長成扁平足,會會使用足弓處頂起的鞋墊來試圖矯正,但其實這種做法絕對是錯誤的。
如何判斷是不是扁平足?
方法一:足印
先將小孩雙足弄溼,再踩在報紙上,根據足印形態,可以做出判斷。
方法二:目測足弓高度
讓將小孩拖脫鞋脫襪子,雙腳踩在表面平整的凳子上,足外旋45~60度,家長觀察小孩足底。正常足底應該有足弓存在,不完全貼凳子表面,如果足弓消失足底緊貼凳子表面,那就是扁平足了。
方法三:目測足跟力線
讓小孩雙足踩在表面平整的凳子上,立正,擡頭挺胸,目平視正前方,家長在小孩正後方,觀察小孩足跟是否外翻。正常小腿應該和足跟成一直線,垂直凳子平面。如果如圖一樣足跟外翻,那很可能是扁平足導致足跟外翻。
足跟外翻
扁平足的危害
扁平足的危害主要是容易出現疲勞或者疼痛症狀,這是一種足部畸形狀態。這是由於足弓的功能有承載體重的作用,同時可以緩衝震盪的作用,所以在人體運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力量通過足弓的緩衝而減少了對於身體的傷害。具體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幾種:
1、足弓塌陷沒有弧度時沒有彈性,柔韌性降低,沒有足弓緩衝的減震作用,病人比別人走的距離會短,容易感到足部疼痛、痠痛,不耐受疲勞;
2、平足之後內足受力大常引起拇趾外翻,症狀可越來越嚴重;
3,容易造成腳跟受傷。因爲扁平足的人走路呈內八字狀,腳趾朝外,鞋跟外側與鞋底內側容易磨損而使腳跟受傷。
4、還出現脛後肌腱炎,因爲平足,後足外翻前足外展內足受力大,這個力量踩下去,每一步有個背伸跟外旋的作用,脛後肌腱長期受到牽拉會形成脛後肌腱炎;
5、扁平足患者力線不正確,關節之間不在一個正常的吻合角度運轉,會導致關節磨損,加速足踝部多關節退變。
6、增加脊柱壓力,出現了扁平足有可能會讓脊柱的發育更容易受影響,因爲在扁平足影響健康的過程中本身雙腳有缺陷,更容易導致雙腳的受力不均勻,無論是在走路還是運動的過程中脊柱的壓力都可能會增大,進而影響了脊柱的正常發育。
扁平足的預防與治療扁平足的預防
1、學步期孩子建議多赤腳走路,複雜地面的刺激會幫助促進足弓發育。
2、積極鍛鍊足部及小腿的力量,增強肌力,像跳繩、跳高等。
3、控制體重,儘量減少過度負重和勞累。
4、嬰幼兒應儘量避免過早學走路和長時間站立,一般建議9個月再下地走路。
不同年齡段扁平足的推薦治療方法
·三歲以下:隨訪,鍛鍊足弓力量·3~9歲,採用保守治療,如定製足弓墊,做加強足、腿肌肉的訓練等·10~14歲:如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較嚴重的可行手術治療·14歲:症狀明顯的行手術治療
此外,也有的扁平足不會出現任何的症狀,像這樣的情況我們一般就不進行干預,注意隨訪觀察。
良好的足弓形態有利於我們在生活中保持相對好的姿態,
及減少對腳踝以上關節的損傷或疼痛。
同時會讓我們運動中獲得獲得更好的穩定,
從而維持整個身體的相對平衡。
激活足弓的方法
1.
>>>站姿提後腳跟<<<
山式站姿,腳後跟慢慢擡起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2.
>>> 站姿擡腳尖提後腳跟 <<<
山式站姿,腳尖擡起,接着腳後跟慢慢擡起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3.
>>>站姿腳趾內扣<<<
山式站姿,腳尖擡起,接着腳趾內扣收起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4.
>>>腳趾內扣滑行<<<
山式站姿,腳尖擡起,接着腳趾內扣收起,並向前滑行
10-25次一組,每天2-3組
5.
>>>伸展帶輔助屈伸<<<
坐姿,擡腿呈60度,拉伸展帶並且膝蓋彎曲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6.
>>>單腳支持踩踏<<<
單腳放在支撐物上踩踏,另一隻腳擡起腳跟擡起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7.
>>>站立雙腳循環踩踏<<<
站立,雙腳腳跟循環擡起落下
10-25次一組,每天2-3組
8.
>>>手臂支撐壓腳尖<<<
屈膝蹲下,單腳支撐,向前下壓大腳趾
10-25次一組,每天2-3組
9.
>>>站立腳指抓毛巾<<<
單腳支撐,另一隻腳抓毛巾,保持平衡感
8-15次一組,每天2-3組
10.
>>>腳掌滾球<<<
站立,單腳滾動球或者圓柱體
5-10次一組,每天2-3組
11.
>>>抗阻翹大腳趾<<<
坐立,用手按住往上翹的大腳趾,
每組做8-15次,每天2-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