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週期越短,老得越快?

月經週期越短,老得越快?

網傳“女人一生只能排400多顆卵,所以誰先排完誰先老,月經來得越勤就老得越快。”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女性卵巢中的卵泡數量,遠遠不止400顆。

卵巢中卵泡的數量是從出生前開始一點點減少的——當母親懷孕20周時,胎兒的卵巢中就約有800萬個始基卵泡;胎兒在出生時,約有200萬個始基卵泡;至青春期時,約剩下30萬個。

正常情況下,女性青春期後,卵巢每個月會從始基卵泡中挑選3~11個卵泡進行哺育,但一般最終只有一個卵泡會“脫穎而出”,成功排卵。同時,卵巢中的卵泡還會繼續凋亡,到了50歲左右,卵泡差不多消耗光了,女性也就閉經了。

照這樣子計算,假設女性12歲時初潮降臨,到50歲時絕經,一個月排一個卵,那麼一生中的總排卵數量是:12個月×(50-12)年=456顆。

顯然,456顆成熟卵泡在30萬顆“卵泡儲備軍”面前,只是“九牛一毛”。即便月經週期短,也只是說明你的卵泡成熟得更快,一生中可能比別人多排出幾十顆卵子而已,並不會因此而過早衰老。

一般來說,從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到下個月月經來臨的第一天稱爲月經週期,正常的間隔時間爲21-35天。

在這個區間內,月經週期越長或越短,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若是超出或者低於這個時間,就要當心是疾病找上門,需及時就診:

◎週期>35天:爲月經稀發,除了過度節食等生活因素,可能與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徵、甲狀腺系統疾病等有關;

◎週期<21天:爲月經頻發,首先考慮婦科內分泌疾病所引起的,比如排卵障礙、黃體功能不全。

月經週期過長或過短、經期提前、經期推遲、月經量異常……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一遇到月經不調的情況就慌了神,總擔心是卵巢出了問題,以後可能會不孕。

對此專家表示,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的確會造成月經不調,甚至導致不孕。但誘發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卵巢出了問題,比如:

1.過度減肥

不少女性追求所謂的“骨感美”,常會通過節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而時間一長,體內缺乏營養元素,不僅會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還會導致女性體內激素分泌異常,造成月經提前或推遲,部分女性甚至會出現閉經的狀況。

2.飲食不當

女性經期若貪涼、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而若是近期吃了大量滋補、油膩的食物,也會擾亂激素水平,使得月經週期提前、經量增多等。

一般飲食正常後,月經會慢慢恢復正常。

3.經常熬夜

生活習慣不規律,經常熬夜晚睡,身體內的生物鐘就會出現紊亂,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此時,子宮卵巢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經期也可能會變得不規律。

4.長期焦慮、壓力大

月經是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分泌的激素所控制,而長期的壓力、不良情緒會抑制垂體、下丘腦的功能,從而導致月經失調或痛經、閉經。

因此,發現月經不調時,我們應該查明原因是什麼,並針對原因進行處理,沒必要自己嚇自己。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