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的小肉球、小肉疙瘩是什麼?
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脖子上突然長出了幾顆小疙瘩,因爲非常小,也沒特別注意,以爲過幾天就會自己消失。但沒想到隔了好幾個星期,小肉疙瘩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多。
聽說有這種小肉疙瘩是因爲感染了HPV病毒?
如果小肉疙瘩表面有尖尖的絲狀的突起,細長而柔軟,有可能是絲狀疣。
絲狀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膚贅生物,好發於頸部、頭皮、眼皮等部位,免疫力低下的人羣較容易感染。
絲狀疣具有傳染性,可以從身體某個部位傳染到其他部位,也可能會傳染給別人。因此長了絲狀疣,切勿用手去拽或者用力摩擦它,以免出現破損,擴大其傳染。
雖然絲狀疣是感染了HPV病毒所致,但這種病毒是低危型的,跟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型HPV病毒不同,因此不用過於擔心。但由於絲狀疣具有傳染性,爲了避免病竈越來越多或傳染給別人,建議應積極治療。
HPV有100多個亞型,除了誘發宮頸癌,還會感染皮膚,可以引起“瘊子”。除了上述的絲狀疣,還有尋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銳溼疣等。這些瘊子的形態會因爲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俗話說,如果長了一隻“母瘊子”,它就會生很多很多“小瘊子”。這是因爲無論是“母瘊子”還是“新瘊子”,都是具有傳染性的。
長瘊子的人通常免疫力比較弱,免疫系統無法立刻消滅HPV病毒,一旦皮膚出現輕微破損,HPV病毒就會不斷“接種”到周圍的皮膚,導致不斷有新瘊子長出。
瘊子不僅會在自身皮膚上不斷“接種”,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染(例如與患者皮疹直接接觸)或通過間接接觸傳染(如共用毛巾、接觸衣物等),但只有皮膚破損和免疫力低下兩個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皮膚纔可能會感染HPV病毒長出瘊子。
預防瘊子,HPV疫苗不是萬能的
想要預防瘊子,首先就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就是長瘊子時,堅決不要搔抓和搓洗瘊子及周圍的皮膚,防止病毒播散、接種。
如果瘊子較大,可以到醫院進行手術祛除,有效防止其向外播散,也可以採用電灼、二氧化碳激光或冷凍治療,以及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藥物來消滅病毒。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以爲打了HPV疫苗就能預防瘊子,但實際上,HPV疫苗主要是預防高危型HPV,對於由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疣沒有預防作用。而且如果女性長了疣,身體對HPV的抵抗力可能會變弱,建議應定期檢查宮頸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