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處真的是“洗洗更健康”嗎?

私處真的是“洗洗更健康”嗎?

曾幾何時,電視上廣泛地播放着“洗洗更健康”的洗液廣告,使得很多人把洗洗陰道也當做一種維繫自己健康的措施。

洗洗更健康?還沉迷在廣告中?別逗了!陰道清洗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甚至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一、陰道沖洗增加盆腔炎症的發生率

陰道沖洗會使盆腔炎發生的機會增加73%,沖洗次數越多,發生炎症的機會越高,若是每週進行陰道沖洗,盆腔炎發生的機會則會增加到4倍。

二、陰道沖洗增加宮外孕和不孕發生的風險

陰道沖洗的患者發生宮外孕的機會是不做沖洗患者的1.8倍。研究同時也發現用商業的洗劑較清水更加有風險。另外的一項研究發現陰道沖洗的女性比不沖洗的女性減少30%的懷孕機率,這一差別在年輕女性中尤爲明顯。其中,18-24歲女性懷孕機率下降50%,25-29的女性懷孕機率下降 29%,30-39的女性懷孕機率下降6%。

三、陰道沖洗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

陰道沖洗輕微增加了宮頸癌的患病風險。經常做陰道沖洗(每週一次以上)者發生宮頸癌的風險較不沖洗者增加86%。同樣,使用商業的洗劑較清水增加的風險更高。

四、陰道沖洗增加性傳播疾病的發生風險

由於陰道沖洗使得乳酸桿菌消失,HIV的感染風險增加1倍,感染淋球菌的風險增加1.7倍。對1270名肯尼亞性工作者經過10年的隊列研究發現用清水進行陰道沖洗的女性比不沖洗的女性感染HIV的風險高2.64倍,如果是用有殺菌功效的洗劑沖洗那麼感染HIV的風險會更高。對2897名南非婦女調查後也發現沖洗的女性比不沖洗的女性感染HIV的風險高1.74倍。

五、陰道沖洗增加低體重兒發生風險

如果孕前或孕期進行沖洗,還有可能增加早產及出生低體重兒的發生風險。在1組4665例育齡婦女和11553例單活胎中,650例每週沖洗2-3次,她們較不沖洗者分娩低出生體重兒的可能性增加40%。在控制了相關混合因素後,結果顯示陰道沖洗與分娩低出生體重兒風險增高相關 OR=1.29 (95% CI:1.06-1.57)。沖洗頻率與分娩低出生體重兒呈劑量相關,每日沖洗者OR=2.49 (95%Cl:1.23-5.01),每月沖洗者OR= 1.13(95% Cl:0.83-1.55)。

陰道本身是一個有乳酸桿菌存在的微酸性環境,pH值在4.5左右,可以抑制其它病原菌的生長,陰道沖洗破壞了陰道的內環境,反而會促進異常菌羣的生長,導致陰道炎症。

看來沒事兒就洗洗陰道真不是啥好習慣。陰道護理有講究,正常情況一般只做外陰清洗。女性私處會有很多分泌物,加上尿液殘留等,外陰部位容易被細菌感染,所以最好每天清洗,但用乾淨的溫水即可,無需任何洗護產品。

此外,保護陰道純棉內褲不可少。陰道最喜歡通透乾爽的環境,勤換內褲,別總用護墊,多穿寬鬆的褲子,可避免細菌繁殖。做愛前後都要用清水洗一下,特殊的日子裏,就要避免親密行爲了。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