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些人不宜多喫糉子

端午節這些人不宜多喫糉子

1、有一些患者,比如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如果患者進食太多含有肉類的糉子,就有可能會誘發或者加重患者的肝昏迷,如果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進食含有過多蛋白質的糉子,也可能會誘發腎功能不全突然加重。

2、 心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喫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3、胃腸道病患者,糉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喫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糉子中的糯米性溫滯氣,含植物纖維既多又長,喫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

4、患胃病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若貪喫糉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5、糖尿病患者,糉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喫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

小結

誤吞棗核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和小孩,嵌頓於食管或胃內的棗核兩端尖銳,較短時間內即可導致黏膜損傷、出血、穿孔、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應急診內鏡處理。

一旦出現棗核嵌頓,應儘早去醫院,千萬不要抱僥倖心理,更不要“硬嚥”,否則會造成局部及相鄰器官感染,引發穿孔、縱膈膿腫等。尤其是食管靠近主動脈,萬一累及主動脈,可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情況嚴重者需開胸手術,才能取出異物。

1.兒童:由於天性頑皮好動,口含玩物的不良習慣,吞嚥功能不健全,進食時哭鬧、嬉戲,磨牙不全等容易吞入異物。

2.老年人:多因咀嚼功能差、口內感覺欠靈敏,假牙使用不便或鬆脫而發生食管異物。

3.成人:多由於喫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匆忙進食,食物未經仔細咀嚼而匆忙嚥下而發生食管異物。

4.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有些人特別喜愛喫魚、蝦、蟹等的殼及雞骨頭等,在吞嚥時整個嚥下而發生食管異物。

喫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特別是老年人,在做糉子時候,最好將棗核剔掉,或者把棗拿在手裏喫,不要將棗整個放入嘴裏嚼食後再吐棗核,更不要邊運動邊說話邊喫。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