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5種疣跟HPV感染有關?

身上5種疣跟HPV感染有關?

很多人的眼周、脖子等部位長出一些“小肉揪揪”,這預示着感染了HPV病毒嗎?

但是,HPV病毒有100多種,絕大多數是低危型,可能會引起皮膚病變,還有一些高危型HPV病毒。則可能會引起宮頸病變,皮膚部位的HPV感染,大多屬於低危型,身上長“小肉揪揪”需要處理嗎?

HPV是一個大家族,包括200多個不同的亞型,其中低危型感染佔多數,一般僅會導致“疣”的產生;高危型HPV有十幾種,目前發現HPV16型、18型與70%的宮頸癌有關。

由於人體感染病毒的亞型不同、感染髮病的部位不同,疣的形態也各不相同。

1.尋常疣:手、肘、膝蓋和麪部多見

尋常疣常與1、2、4、7型HPV感染有關,好發於易受外傷的部位,比如手指、肘部、膝蓋和麪部,可擴散至身體任何部位。

疣體是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可單個出現,也可因刮擦導致疣的“自身接種”,呈線狀排列;通常沒有自覺症狀,在2~4年內自行消退。

2.絲狀疣:頭頸部最常見

它是尋常疣的一種特殊亞型,好發於眼瞼、口周及頸部。疣體呈絲狀或細長狀結構,根部狹窄,表面爲指狀的突起,形似一顆金針菇。

3.跖疣:足底

皮損最初是細小發亮的丘疹,慢慢長成黃豆大小或更大,有類似蟻丘的中心凹陷,表現爲單發或多發“馬賽克”樣皮損,體積較大或較深的跖疣可在行走時因壓力產生疼痛。

4.扁平疣:好發於面部

扁平疣與3、10、26~29、41型HPV感染有關,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最常發生在手背、手臂和麪部,形狀似米粒至黃豆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可爲淺棕色、粉紅色或膚色。

5.尖銳溼疣:生殖器官附近

尖銳溼疣也稱肛門生殖器疣,發生在外生殖器和會陰、肛周或皮膚黏膜交界處,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也可通過產道或直接接觸傳播。

皮損通常是分散、無蒂、表面光滑的疣,也可出現大的融合性斑塊,呈現皮色、棕色或發白(尤其是潮溼部位)。

患者需儘早去除疣體,儘可能消除疣體周圍的感染,減少復發。

有的人會說,它長出來了一點,我就順手摳掉了,或者用細繩子、頭髮絲把它拴掉,可以嗎?

建議大家最好不要摳掉。雖然它能被摳掉,但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你的皮膚會出現創傷,進而就可能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若是本身它的出現就跟免疫力下降有關,對於這類人羣來說,若摳掉,更容易帶來隱患。

而且,如果跟病毒感染有關,小肉粒還可能會傳染,皮膚接觸就是一個途徑,尤其是家人要注意些。想要預防,平時要注意保護好皮膚,避免外傷,避免接觸他人的疣體,儘量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毛巾等生活用品。

最後提醒大家:長時間熬夜、工作壓力大,都會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感染HPV的可能性會隨之增加。此外,如果頸部、面部等部位清洗過度,導致皮膚破損,也容易導致HPV病毒感染。因此,應儘量避免長時間熬夜,有效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避免過度清洗皮膚。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