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告訴你: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三者的區別
前幾天,好朋友心臟健康交流羣裏一位用戶抱怨說:“我之前感到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做了心電圖後,醫生說需要我做下心臟彩超,之後又叫我做冠脈造影。爲什麼要做這麼多?這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你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作爲臨牀常見的三種檢測手段,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今天,好朋友心電圖機健康專家帶你一起來看看。
一、心電圖
心電圖主要分爲3種: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心電圖。
其中,常規心電圖是是我們日常體檢基本都會接觸到的一種,是我們最熟悉的。
1、常規心電圖
常規心電圖檢查,是臨牀上初步診斷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最簡單、最經濟、最安全的無創性方法。
常規心電圖檢查對常見各種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包括激動起源異常和各種傳導障礙等有決定性的意義。
2、動態心電圖
一般動態心電圖是作爲常規心電圖的有效補充。
動態心電圖對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診斷,對陣發性暈厥、眩暈和心悸原因及性質的確定,對藥物療效的評定及起博器的功能評定都有重要作用。
24小時動態心電圖能夠記錄全部的異常電波,能檢出各類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內各狀態下所出現的有或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爲各種心臟病的診斷提供精確可靠的依據。
3、平板運動心電圖
運動平板心電圖又叫做心電圖負荷試驗,它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主要用於考慮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但是心電圖沒有心肌缺血的情況。
通過運動增加心臟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從而判斷是否有冠心病的一種檢查方法。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對冠心病的診斷、病變程度判斷和預後有重要意義。
二、心臟彩超
有些心臟病會引起心臟電活動的改變,但有些心臟疾病卻不影響心電,而隻影響心臟本身的結構。
這種情況下,單獨通過心電圖就無法準確知道患者疾病情況,就需要結合心臟彩超做進一步檢查。
心臟彩超反映的是心臟結構的改變,通過做心臟彩超可以反映心房、心室的壁是否有缺損、增厚的情況存在,心房、心室是否增大了,心臟的各個瓣膜是否存在狹窄或者是關閉不全的情況,可以反映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功能是否正常,射血分數是否正常。
比如,心臟擴大了,心臟收縮無力了,心臟的閘門關得不嚴密了,這些疾病的診斷及發現,都更多的依賴於心臟超聲的檢查。
心臟彩超主要用於對各種先心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的診斷以及對心功能的評估。
三、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就是用一根導管沿着橈動脈(手腕處)或股動脈(大腿處)的人爲入口延行到心臟的冠狀動脈開口處,然後把造影劑(在X光下顯影)注入冠狀動脈,這樣冠狀動脈內部的形態及冠脈內的血流速度就可以顯示出來,從而能清晰的看出冠脈有沒有狹窄、斑塊、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
冠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被認爲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但由於冠脈造影屬於有創檢查,對患者的身體有一定傷害,同時,冠脈造影的收費較高。
因此,一般是在做完前幾項檢查後,基本判斷是冠心病後,用於再次確診和治療的。
同時,也用於支架手術後進行復查。
綜上,它們三者的用途各不相同,在某些疾病情況下可以形成有效互補,不可替代 ,可以更好的確定疾病情況。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可心 好朋友心電圖機健康專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好朋友心臟健康,每天爲你提供最實用的心臟健康知識。
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你可能感興趣:
體檢時,一測心電圖就緊張怎麼辦?
爲什麼懷疑有心臟病的人都需要做心電圖檢查?
爲什麼體檢時,醫生要求我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
正常心電圖是什麼樣的?我的心電圖正常嗎?
輕鬆看懂體檢心電圖,再也不用擔心被嚇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