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叉神經痛?怎樣區分三叉神經痛與牙痛?
三叉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主管臉部、口腔的感覺,左右臉頰各一條,有三個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和下顎區域,就如同三條叉路,因此稱“三叉神經”。拔牙時麻醉的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
三叉神經痛最常發生在第二、第三分支,這兩個分支正好通往上下顎骨區域,多數是其中一個分支發生疼痛,較少兩個分支一起發作。常被誤認爲蛀牙或神經壞死而引起的牙痛,不少患者犧牲了好幾顆牙,但疼痛依然存在,最後才發現其實是三叉神經痛。
1.動脈壓迫到神經:這是較常見的原因,動脈與三叉神經原有其他組織間隔,可能因爲老化或其他因素讓這層間隔變薄或消失,動脈跳動直接壓迫、刺激到三叉神經,造成三叉神經短路或異常放電,造成疼痛。
2.腦部長腫瘤或神經長瘤:由於腫瘤促進血管增生壓迫到三叉神經,因而產生疼痛。
3.多發性硬化症: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疾病,造成神經髓鞘的脫失因而產生硬化現象,以致沒有舒展空間,誘發不正常放電。
不過還是有些三叉神經痛找不到原因。
1.痛感及持續時間不同︰三叉神經痛的感覺像觸電、電擊,發作時間可能只有幾秒到一兩分鐘,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疼痛極爲強烈,病人常形容是“天下第一痛”、 “畢生最痛”,每天可能不定時一再發作。牙痛則可能是鈍鈍的痛或劇痛,但持續時間相對較久。
2.疼痛的範圍︰牙痛比較局部,三叉神經痛起來會連臉皮一起痛。
3.有無誘發因子︰三叉神經痛常因臉部動作而誘發(如說話、進食、洗臉、刷牙、化妝、刮鬍子、打呵欠、吹到冷風或冷氣),牙痛則不會。
4.喫止痛藥有沒有用︰用一般止痛藥可以減輕牙痛,但對三叉神經痛無效。如果吃了止痛藥,牙痛卻絲毫沒有減輕,要小心恐怕另有原因。
一、藥物治療:
最常使用的是卡馬西平,是常見的抗癲癇藥物。癲癇跟三叉神經痛無關,但兩者同樣可能牽涉神經不正常放電,所以用抗癲癇藥物來穩定三叉神經,對許多病人療效顯着。
二、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可以採用阻斷治療或手術治療
1.局部神經注射︰將類固醇經口腔注射到疼痛處,也可借超音波引導提高準確度,目的讓末梢三叉神經不要那麼興奮或水腫,同時繼續喫抗癲癇藥,可以降低疼痛發作的頻率。
2.星狀神經節阻斷︰藉由阻斷頸胸交界處匯合的交感神經節來達到療效。治療機制不完全清楚,推斷可能是神經阻斷後改善頭頸部循環,達到止痛效果。可藉由超音波輔助來提升成功率並減少併發症。
3.微血管減壓手術︰這是一種全麻手術,從耳後、後顱窩處開洞進入,通過顯微鏡在顱內操作找到動脈壓迫三叉神經的地方,在動脈和神經間放一片墊片,吸收動脈跳動時的震動,讓三叉神經少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