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冠心病?該怎麼治療?術後如何康復?

什麼是冠心病?該怎麼治療?術後如何康復?

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報告,中國的冠心病死亡人數已列世界第二位。

我國現今患有冠心病的人數是1100萬,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長。

那麼,什麼是冠心病?該怎麼治療?預後如何呢?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行走在心臟表層,圍繞心臟一週,爲心臟提供血液和營養的血脈通道。人體的生命維持離不開血液通暢流動,而血液循環流動離不開心臟的搏動,心臟的搏動又離不開冠狀動脈的營養與支持。

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因爲人體的血液在經過冠狀動脈營養心臟的時候,由於血液裏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高,漸漸形成一種由膽固醇和脂肪等組成的沉澱物,這種沉澱物會使血管通道變窄,這種情況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比方說,我們心臟上面附着的血管就像是一條條水管,正常乾淨的水流通過血管時,非常順暢。

但是如果流通過水管的水流裏面夾雜着太多的雜質,就會在水管壁上形成水垢,而隨着水垢越來越厚,水管通道就會變窄,而此時若是有大塊的雜質流經窄處,就會堵在此處,造成水管通道堵塞。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像是水管上被附着水垢一樣,血液裏的膽固醇和脂肪就像是清水裏的雜質,隨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越來越嚴重,血管通道越來越窄,就會導致心肌梗塞,血液無法營養心臟,則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導致的心臟病,即“冠心病”。

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冠心病分爲5大類:無症狀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種臨牀類型。

臨牀中常常分爲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二、冠心病該怎麼治療呢?

我們已經知道,冠心病的產生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發生堵塞,那我們之後把堵塞的地方疏通就好了,就像是水管通道堵了,我們找個通下水道的清潔工來通下水道就行了。

確實是這樣的。

我們的醫生會爲我們實施疏通冠狀動脈的手術,即“PCI介入治療”。

PCI介入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於慢性穩定型冠心病有較大範圍心肌缺血證據的患者,介入治療是緩解症狀的有效方法之一,PCI簡單來說就是在血管狹窄堵塞處進行放置支架來通管。

PCI分爲兩種,一種是在冠狀動脈狹窄處,使用球囊膨脹,擠壓附着在動脈上的膽固醇和脂肪沉澱物,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

另一種則是在冠狀動脈狹窄處,使用金屬網狀支架,將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撐開,使血流從網狀的管腔中流過,疏通堵塞。

除了PCI介入治療,還有一種是CABG。

CABG:冠狀動脈搭橋手術,CABG的主要原理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內動脈、橈動脈、胃網膜右動脈、大隱靜脈等,取一小節血管,在主動脈和病變血管部位之間,搭立旁橋,使人體血液通暢灌注,恢復運行,營養心臟。

也就是說這條路堵塞了,就從身體其他地方取一小節血管來做一條“高架橋”,使血液從一條新的“高速公路”上流過。

當患者手術風險大時,應選擇PCI治療;而手術風險小時,可行CABG手術。至於是實施PCI還是實施CABG,還是要醫生依據臨牀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三、手術做完了,術後如何康復?

一般,做完手術後,一週左右即可出院。

在手術結束後,醫生會爲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計劃,康復計劃一般在患者脫離危險期即已開始。

心臟康復可分爲三期,第一期是在院內實行,在醫護人員協助下完成,一期康復的目的在於恢復體力。

第二期是出院後在康復門診或社區完成,亦是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完成,第二期康復計劃是從出院後1個月到6個月期間進行。

這個時候,建議備用一臺好朋友家用心電圖機,隨時隨地在家自測心電圖,及時瞭解心臟康復情況,方便醫生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第二期康復計劃是最爲重要的,是在一期康復的基礎上再加上每週3-5次在心電和血壓監護下的中等強度運動,包括有氧運動、阻抗運動及柔韌性運動等。

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在30-90分鐘,共3個月左右。二期心臟康復運動次數推薦爲36次,最少應不低於25次。

因爲一期康復時間有限,二期康復則爲冠心病康復的核心階段,它既是一期的延續,亦是三期康復的基礎。

第三期康復計劃也稱社區或家庭康復期,爲心血管事件1年後的院外患者提供預防和康復服務,是第二期康復的延續。

這個時期,患者基本已恢復到可重新工作和恢復日常活動。

爲減少心急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強化生活方式改變,進一步的運動康復是必要的。

此期的關鍵是維持已成形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

堅持做好心臟康復,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復發。

四、總結

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實驗證明,心臟康復能夠降低心肌梗死後患者全因死亡率8%-37%和心血管死亡率7%-38%。

還有大量研究證實,PCI治療、CABG治療、心絞痛、慢性心衰、心臟瓣膜修復書以及心臟移植等術後患者都可從心臟康復治療中獲益。

而最近美國一項對60萬例老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年隨訪研究中發現,參與心臟康復的病死率較未參與心臟康復的病死率減少21%-34%,且無論做了多少心臟康復,都有受益。

由以上數據可知,心臟康復的重要性。

冠心病並不可怕,積極治療,積極面對,術後積極參與心臟康復,生命便可以重新起航。

更多冠心病等心臟病相關問題,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健康好朋友!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