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電圖真的有必要嗎?哪些情況下需要做心電圖呢?

做心電圖真的有必要嗎?哪些情況下需要做心電圖呢?

問:爲什麼一到醫院體檢,醫生就要求我做心電圖?真的有必要嗎?哪些情況下需要做心電圖呢?

相當有必要!

心電圖不僅可輔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還可以觀察心臟是否出現了結構性變化。

那麼,哪些情況下需要做心電圖呢?

1. 當心髒病患者在家不舒服,但就醫時卻無症狀?

心臟病具有一過性,到了醫院症狀卻過去了。醫生只能建議下次發作時,快點來醫院。

而通過居家自查心電圖,就可以隨時記錄心臟情況,捕捉心臟異常。就醫的時候給醫生參考,幫助醫生進行診療。

2.平時自覺不適,但反覆檢查無法確診?

某些疾病具有隱匿性,很多人自覺有症狀,經常胸悶胸痛心悸,但反覆檢查就是無法確診。

有好朋友心電圖機的家庭,通過居家自查心電圖,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心臟活動情況,捕捉異常心臟,就醫的時候提供給醫生參考,從而幫助確診病情。

3.想知道治療效果,卻往往得大老遠跑到醫院檢查後才能知道?

藥物的療效、手術後的康復情況,都需要定期到醫院去做複查,才能知道確切的效果。

如果情況不如人意,就會錯失調整治療方案的第一時間。而使用好朋友心電圖機,就能實現居家自查心電圖,通過對比波形圖變化,就能第一時間掌握治療效果。

4.總是擔心疾病突發,終日心神不寧?

部分疾病具有突發性,而搶救時間卻只有幾分鐘。

使用家用心電圖機,居家自查心電圖,能及時發現心電圖的異常變化,從而幫助預警疾病突發風險。

隨時發現心臟問題,隨時檢測,隨時記錄,從而解決心臟病一過性、突發性、隱匿性的診療麻煩,就診的時候帶給醫生做診斷參考。

心電圖是一項常規的適用檢查,兼具篩查與確診的意義。

常規查體,需要做心電圖;病房診療,需要做心電圖;手術前,要做心電圖;術中監測,術後複查也都需要做心電圖。

此外,心電圖還能作爲指標評估和指示病人在臨牀診治過程中心臟功能及狀態的變化,還有輔助臨牀診斷和評估的作用,可以應用的場合包括但不限於:

1. 常規體檢

2.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 人羣(高齡,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等)狀態評估,監測和篩查

3. 對於一般患者,血壓,心電圖表現等可以快速評估患者目前大致循環狀態

4. 心臟查體有異常表現患者

5. 有心血管疾病相關臨牀表現的患者(胸痛,胸悶,心悸,氣短,呼吸困難,頭暈,頭痛,水腫等等)

6. 長期服用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藥物的患者

7. 一般來說,超過65歲的老年人體檢時即使心臟症狀,最好也加測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因爲早期的心肌缺血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老年人更加難以察覺到。老年人每年必須定期做動態心電圖,爲自己的心臟安全加把“鎖”。

8. 對常規檢查已有發現、但其性質或潛在風險尚不完全明確的一些心律失常。

可藉助於動態心電圖檢查,進一步收集大量的心電信息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常能明確心律失常的類型、發生頻率及風險程度等。

總結

做心電圖真的很有必要,它不僅是一種最簡單、最快捷,最省錢的檢查方式之一,而且在常規檢查、診斷治療、術前檢測、術中監測和術後複查都有顯著的作用。

更多心臟健康知識,請關注公衆號:好朋友心臟健康。

你可能感興趣:

1.關於體檢心電圖,你應該知道的一些事

2.爲什麼體檢時醫生要求你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

3.輕鬆看懂心電圖,再也不用擔心被嚇着了

4.心電圖正常,心臟就健康嗎?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