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電圖能檢查出冠心病嗎?有什麼依據?
心電圖,作爲臨牀最常用的檢測手段之一,已經被我們所熟知。
隨着家用心電圖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在家隨時隨地自測心電圖,及早發現心臟異常,從而最大化的減少傷害。
冠心病是臨牀最常見的心臟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冠心病已成爲死亡率最高的病種之一。
是否在某一個瞬間,你也有這樣的懷疑:
爲什麼懷疑是冠心病到醫院做檢查,醫生要你先做心電圖?
心電圖真的這麼有用嗎?
心電圖真的能查出冠心病嗎?
答案是肯定的。
心電圖檢查雖然很簡單,也很便宜,但它卻是冠心病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檢查。
爲什麼這麼說呢?
一、在這之前,我們先看看冠心病的基本知識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簡稱爲“冠心病”。
臨牀上將冠心病分爲五大類:
1、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又叫無痛心肌缺血,也稱作隱性冠心病,它是指確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主觀症狀。
所以,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經常容易被我們所忽略,但又會帶來嚴重後果。
無症狀心肌缺血患者平時無症狀,但當激動、跑步、飲酒、吸菸、失眠等情況出現時,易突然心慌、胸悶,嚴重時心臟停搏,引起猝死。
2、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爲主要表現的臨牀綜合徵,它是常見的冠心病類型之一。
臨牀表現爲悶痛、壓榨性疼痛或胸骨後、咽喉部緊縮感等症狀。
3、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可以理解爲冠心病向嚴重發展的階段。
臨牀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併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症狀,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或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或繼往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4、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屬於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或晚期階段,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瀰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的臨牀綜合徵。
它是冠心病的嚴重階段,治療可逆比較難。
臨牀上常見表現爲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引起血栓和栓塞。
5、猝死
臨牀上猝死可分爲兩大類,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稱爲心臟性猝死,它指由於心臟原因導致的患者突然死亡。
冠心病猝死佔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標是預防冠心病猝死。
二、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過程中的作用
由於冠心病的根本病理是冠狀動脈供血發生不良、不足、缺血等情況,心電圖上面會顯示ST一T的改變,典型表現爲ST段水平下移,T波消失、倒置等。
因此,心電圖檢查(包括靜息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和平板心電圖)是臨牀上用於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冠心病與心電圖的關係。
冠心病的典型心電圖表現主要有以下4種情況:
①T波呈雙向、低平或者倒置;
②ST段下移或者上擡;
③R波遞減或者消失;
④心電圖的改變是動態的
第一種情況:典型冠心病症狀+心電圖特徵性改變
一般來說,如果有典型的冠心病臨牀症狀,且心電圖具有特徵性改變,這種情況大部分可以通過心電圖,直接診斷爲冠心病。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經過冠脈造影排除了冠心病,這種情況多見於更年期女性。
第二種情況:典型冠心病症狀+心電圖沒有改變
有典型的冠心病臨牀症狀,但普通心電圖沒有明顯改變,這種情況也不能排除冠心病。
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循環有較大的代償能力,在休息和平衡時有時不易查出異常,所以,普通心電圖可能檢測不出。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平板心電圖試驗,才能發現心電圖的真正改變。
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冠脈造影檢查。
因此,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輔助檢查。
儘管心電圖檢查爲冠心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的臨牀參考依據,但是,臨牀上對冠心病的診斷,必須根據病史、臨牀表現、冠脈造影、心肌酶譜檢驗等檢查和某些特殊現場進行全面綜合判斷,纔可以做出診斷。
總之,冠脈造影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指標,而心電圖則是冠心病診斷必不可少的首選檢查手段!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健康好朋友,每天爲你提供最實用的心臟健康知識。
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注:本文所用的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可能感興趣:
冠心病如何確診?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冠狀動脈狹窄到底要不要做支架?支架手術後會二次狹窄嗎?
冠心病基礎知識大全,適合永久收藏!
在家自查心電圖,讓專業迴歸簡單,化解心臟病患者兩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