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後迎來最熱40天!10個禁忌千萬別犯!
6月21日迎來夏至!
夏至之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
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溼熱最重的季節。
同時夏至過後,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從7月11日開始,8月19日結束,歷時40天。
那麼,最熱三伏天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10個禁忌千萬別犯!
1、忌:不開窗通風
夏季不少人怕熱,閉窗室內吹空調。
其實,潮溼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2、忌:總喫隔夜菜
夏天,一些隔夜涼菜捨不得扔掉,經常第二天繼續喫。但是,這樣容易影響健康。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張伯秋2016年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夏天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容易產生亞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即使高溫加熱,這些毒素也沒法消除。
而臨牀上因爲夏天食用隔夜菜導致的問題並不少見,輕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重則導致食物中毒等問題。
3、忌:渴了急喝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很多人端起杯子猛灌水,這種方式也不對。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黃力在2014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臟的負擔,使人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尤其是對於心臟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天氣炎熱,人體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大口飲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縮,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
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在200毫升(普通茶杯一杯)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難受再喝水。
4、忌:冷飲不離手
傷胃冷飲是解暑的必備神器,不過要是長期冷飲不離嘴,胃腸就受不了了。
原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繼紅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大量的冷飲進入胃腸道後,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胃腸血液供應,削弱胃腸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復能力,嚴重還會誘發腹痛、腸易激綜合徵等不適。
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患者更不宜喝冷飲,因大量冷飲會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冠狀動脈收縮會誘發心絞痛。
5、忌:直接衝冷水
炎熱夏季,衝個涼水澡固然可以降低體表的溫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中日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黃力2014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因爲夏季出汗後,毛孔全張開着,這時候再用涼水一衝很容易感冒。
在涼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縮,還會引起血壓上升、心臟供血不足等情況,尤其是有高血壓的老人。沖涼水澡還容易誘發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胃腸疾病。
6、忌:整天不出汗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喫少動,容易形成脾虛溼阻的體質,這樣的體質最需要鍛煉出汗。
例如,夏天早晚天氣涼爽的時候,在戶外鍛鍊半小時。年老之人可以選擇太極拳、瑜伽等和緩運動,年輕人可以打籃球、踢足球,達到出汗的效果即可。
7、忌:中午不休息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邢俊武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夏季晝長夜短,不少人會漸漸覺得晚間睡眠不足,如果經過一個上午繁忙的學習和工作,體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夏季,午睡對防病養生也起着關鍵作用。
8、忌:只吃些果蔬
夏季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喫點果蔬了事。喫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黃連珍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天再熱,也要適當喫些瘦肉、魚、豆奶、雞蛋等。
食慾不好時可變換一下口味,喫蓮藕、冬瓜、絲瓜、西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9、忌:整夜開空調
很多人睡覺喜歡整夜開着空調,但是這樣做很傷身。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一開一整夜這些行爲極易使寒邪之氣進入體內,損傷陽氣,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會使寒氣凝滯在身體裏,使身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很容易出現感冒、頭痛、鼻塞、面癱等病症。
10、忌:情緒太激動
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徐濤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氣溫超35°C、日照超12小時、溼度高於80%等,人體就會處於易激惹狀態,“情緒中暑”發生的比例就會明顯上升。
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話、一件不順心的事便無比氣憤、出口傷人、揮拳相向、行爲不能自控。
因此,夏季不僅要防身體中暑,還要防“情緒中暑”。
可以給其他人打電話,傾訴、表達一下情緒。或者做一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尤其一些年輕人可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把注意力從擔心失敗轉移到積極行動、爭取成功上。
本文編輯:王楠 審稿主任:楊小明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