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心電圖機,射頻消融術後的病情跟蹤祕密武器
近日,有位50多歲的好朋友心電圖機用戶-張大姐,每天都發十幾份靜態心電圖報告過來,請好朋友醫生幫忙確認一下,是否有房撲房顫的情況。
好朋友心電圖機的靜態心電圖功能,是診斷級的,既可以在醫院臨牀使用,也可以給個人用戶在家裏自測心臟情況,做疾病情跟蹤使用。
在個人使用的功能設計上,特別增加了軟件自動報告和醫生人工審覈,兩重讀圖功能。一般情況下,用戶只要在家裏做了心電圖,收到自動報告以後,如果有疑問就自己申請醫生審覈就可以了,爲什麼張大姐這麼頻繁的連續多天,天天發十幾張心電圖過來呢?
帶着這樣的疑問,好朋友醫生聯繫了張大姐。
一、總是心慌、心跳快,反覆檢查無法確診!
原來,張大姐一直感覺心慌、自覺心跳很快。雖然也反覆跑醫院做檢查,但是心臟病的確診是個難題。
因爲心臟病有一過性和偶發性,疾病發作的時候,人不在醫院;等趕到醫院了,病情又過去了,一切正常。
所以,雖然反覆跑醫院,但是始終找不到疾病發作的證據,醫生也就無法確診治療。
事情的轉機,在今年年初。張大姐的孩子給她買了一臺好朋友心電圖機,讓她自己在家裏記錄心臟情況。
好朋友心電圖機不僅具有診斷級的靜態心電圖功能,還可能連續記錄90小時(3天多)的動態心電數據。數據上傳服務網站-安心網以後,由醫生人工出具專業的動態心電圖報告,準確率極高,可以與醫院動態心電圖報告媲美。
二、終於記錄到了室性心動過速的證據!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跟蹤記錄,終於動態心電圖報告上顯示室性心動過速!
張大姐趕快把報告打印出來,拿去醫院。經常接診的醫生早認識她了,一看到報告就說,果然是室性心動過速,以前沒有直接的心電圖證據,現在有了就可以治療了。
醫生開了一些藥,張大姐服用一段時間後心跳過快的情況並沒有緩解。於是,醫生建議進行射頻消融手術,對室速進行根治。
心臟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性技術,目前已經成爲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最有效的方法。
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包括特發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
特發性室速常見於心臟結構和功能正常人羣,沒有器質性心臟病證據,但心動過速頻繁發作可引起心動過速性心肌病;
束支折返性室速和疤痕性室速多見於擴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外科手術後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病人發作時可以出現暈厥、抽搐,往往需緊急搶救。
射頻消融可以根治室速而不能根治心臟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發作有生命危險時,需植入心臟埋藏式除顫器(ICD)預防猝死。
三、手術成功後的復發焦慮!
張大姐的疾病特徵完全符合射頻消融的手術指症,況且一聽到有可能根治,張大姐毫不猶豫的進行了手術。
手術過程很成功,然而張大姐卻陷入了無盡的煩惱和焦慮。原因很簡單,她聽說射頻治療室速的成功率雖然高達90%,但是依然有一小部分人會出現手術失敗。而且,即使手術成功了,也有可能會引起其它併發症:房顫、房撲、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等。
這正是她連續多天,天天發十幾張靜態心電圖報告,讓醫生確認結果的原因!
射頻消融後,確實有一定機率出現手術失敗,但是這種機率比較低。但是,術後很多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沒有改善,反而加重了。或者是自己的情況好了幾天之後,又再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好朋友醫生介紹道:因爲心臟屬於人體內臟器官,無法用肉眼識別。而且,現在用好朋友心電圖機居家自測心電圖的概念也沒有普及,很多用戶就無法清晰的瞭解自己的心臟情況。
這就像高血壓患者類似,如果沒有血壓計,不知道準確的血壓值,患者只能感覺自己頭暈,不能準確知道自己的血壓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心臟疾病發作起來比高血壓嚴重,所以一旦患上心臟病,病人就會經常處於焦慮的狀態。
而手術明明是成功的,患者偏偏感覺到症狀加重了,或者又復發了,大部分情況就是這個原因。因爲心理焦慮,引起的一種情緒反應。
這時候,就是好朋友心電圖機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四、好朋友心電圖機,射頻消融術後病情跟蹤的祕密武器!
好朋友心電圖機,覆蓋了從疾病診斷、到療效跟蹤、再到心臟康復、再到突發預警的心臟病診療全過程。
射頻消融手術後,可以使用靜態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兩種功能,在家密切觀察心電圖變化。只要靜態心電圖正常,即使心率略高,也沒有復發問題。
而動態心電圖會直接給出異常心率及所屬情況的統計,因爲是醫生出報告,如果存在心率異常之外的問題,醫生都會直接填寫到報告結果裏面。
通過靜態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兩種功能的配合作用,好朋友心電圖機,幫助射頻消融術後的患者,在家自我跟蹤恢復情況,真的是方便、快捷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