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

如何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

臨牀上對於頸動脈狹窄的患者一般需要根據其狹窄程度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以及採取哪種手術方式。而如何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許多患者感到疑惑,那麼楊醫生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

通過超聲可以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大小,診斷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和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回聲的高低,回聲強弱的均勻程度來輔助判斷斑塊的穩定性。

超聲檢查目前在臨牀上作爲篩查首選的檢查方法,屬無創性檢查,成本低、敏感度高、便捷、可重複性好。

也是常用的無創性檢查診斷方法,可顯示頸動脈狹窄的解剖部位和狹窄程度。

MRA對動脈鈣化的不敏感是其相對於超聲和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CTA)的明顯優勢。但MRA圖像顯示的狹窄程度常會比實際的狹窄重,不能將接近閉塞的狹窄和完全閉塞區分開來。現在傾向於使用對比劑增強的MRA,通過放大流動血液與周圍組織之間的相對信號強度,從而爲頸動脈做出更準確的評估。

特殊序列的MRI可以檢測斑塊中的纖維帽是否薄弱、完整、斑塊脂質核心情況以及斑塊下出血,輔助判斷斑塊的穩定性。缺點是體內有鐵磁性金屬植入物時不適合行MRI,而且掃描時間長、患者的不自主運動均可引起僞影、老年或幼兒患者耐受性相對較差。

CTA是術前常用的無創性診斷方式,隨着機器性能提高和軟件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藉助計算機軟件對頸動脈血管進行三維重建和成像,對斑塊的穩定性判斷起到一定的幫助,亦可通過顱內腦動脈系統顯像瞭解顱內血管和腦實質病變。

缺點是成像的準確性與儀器的硬件、軟件以及操作者等因素密切相關,另外需要藉助注射含碘的造影劑,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檢查受一定限制。

該檢查目前仍然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造影部位包括主動脈弓、頸動脈的顱外段和顱內段。在頸總動脈狹窄部位至少取正、側兩個方向進行造影。DSA檢查有助觀察主動脈弓的類型、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性質(如狹窄部位、狹窄程度、斑塊的整體形態、斑塊有無潰瘍)、對側頸動脈、椎動脈和顱內Willis環的完整性等。

隨着CTA和MRA成像技術的提高,DSA較少單獨用於診斷,通常可以通過無損傷檢查提供初步診斷資料,必要時再行DSA。

TCD檢查可以幫助評估頸動脈狹窄患者的顱內Wills環、頸外動脈、眼動脈等血管的交通情況,輔助治療及手術方案制定,是顱內活動性栓塞的主要診斷方法,可用於監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時栓子脫落、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速度、改進術者使用頸動脈轉流管的技巧等情況。該檢查對操作者經驗的依賴程度大。

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都要進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包括表情狀態、面部是否對稱、語言、意識、運動功能、肢體張力、共濟失調試驗、感覺功能等,部分患者可有腦卒中的體徵,偶可發現精神和智力異常。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