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潔健康寶:老年人心情不好,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
“心病”若是不注意,真的會惡化成心病。
在國際知名期刊上,9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循環:心血管質量與結果》中指出:45歲以上的人羣,如果時不時出現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
該研究由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流行病專家卡洛琳·傑克與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者合作而成,通過招募221677位年齡介於45歲至79歲,且過去無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志願者,並對他們進行持續的追蹤調查,目的是爲了探討情緒困擾和心肌梗塞、中風發生率之間的關聯。
在進行研究前,每個人都要填寫Kessler心理困擾量表,並依照得分高低分爲低度情緒困擾、中度情緒困擾和高度情緒困擾進行對照分析。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
(表1 10項心理困擾程度評分題)
(圖1 婚姻狀況對個人心理的影響)
(圖2 個人接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收入對心理情緒的影響)
研究發現,婚姻狀況對個人的心理情緒影響較大。如果人到中年,婚姻尚且幸福美滿,會提高個人對生活的期望值;反之,若是孑然一身,往往深受情緒困擾,嚴重的話可能會因此患有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根據丹麥的一項研究發現,伉儷情深的夫妻,若是其中一人驟然離世,另一人因悲痛過度撒手人寰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Open Heart》,研究人員收集了1995到2014年丹麥近百萬的人口數據,發現18萬喪偶中有8萬多被診斷出有心律不齊的問題。
其中,喪偶的人初次出現心律不齊的風險比一般人高41%,且60歲以下的喪偶者出現問題的機率則是高出兩倍。
研究還指出,在配偶過世後8到14天裏,喪偶者是最危險的,然後情緒開始緩平再慢慢降低,直到一年後或許修復創痛。
在調查結果中發現,接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平均收入也會影響到個人心理情緒。往往處於中等階段的人,會備受各方各面的壓力,正所謂“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作祟,他們更容易受到情緒困擾。
其中以女性而言,中度情緒困擾者比低度情緒困擾者出現心肌梗塞的可能性高出12%,中風可能性高出28%;至於高度情緒困擾者,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可能性分別多出24%和68%。
男性部分,相對於低度情緒困擾者,中度情緒困擾者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多出28%,中風的可能性增加20%;至於高度情緒困擾者,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多出60%,中風的可能性增加44%。
對照分析發現有趣的一點:男性受心理困擾與心肌梗塞之間的聯繫似乎比女性更強。
或許女性天生就能排解情緒,比男性更能尋求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比如痛哭一場,暴飲暴食,瘋狂購物來修補心理的創痛;相比之下,男性從小接受的教育都要求他們在遇到悲傷、痛苦時隱藏情緒。
但不論性別差異,隨着情緒困擾程度的增加,罹患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也明顯攀升。探究原由,應該是長期的情緒困擾促使體內的生理機能失調,進而誘發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由此可鑑,強調中老年人對於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不容忽視。若察覺精神狀況不佳,且不斷惡化,建議主動尋求心理醫生協助,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①培養運動習慣:
每週至少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分鐘心跳數應達130下,運動推薦:慢跑、游泳、太極、瑜伽等。
②外出曬點太陽:
日照最好在早上8點前、下午5點後,每次約10至15分鐘;多曬太陽不僅能改善老年人情緒,促進骨骼正常鈣化,預防骨質疏鬆。
③擁有興趣嗜好:
從事個人喜愛或社區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營造生活樂趣。
④生活壓力管理:
凡事量力而爲,妥善提前做好規劃,保持彈性思考,適時放慢腳步。
⑤善用放鬆技巧:
肌肉放鬆術、淨化呼吸法、靜坐、冥想等都值得嘗試。
⑥注意營養攝取:
飲食儘量清淡,多喫燕麥、糙米等全穀類及新鮮蔬果、海魚。
⑦建立人際支持系統:
保持人際互動,有穩固社交關係,遭遇困難有分享或討論的對象。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遠離壞心情,嵐潔健康寶幫您實現!
嵐潔健康寶擁有22寸超清大屏,融合獨有的康養雲系統,加持自主研發的“咫尺V2.0”,讓父母實時查看子女分享的照片/視頻,傳遞健康、保健等積極正面的醫療、養生、防護等信息。
同時,更有父母喜愛的“廣場舞、回春操、太極拳”等精彩視頻免費贈送!!!
擁有“嵐潔健康寶”,隨時健身操!
微信公衆號搜索並關注“嵐潔資訊”,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