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突發:命是醫生搶救出來的,但更多時候,是自己給的!
這是一位急救醫生的真實經歷,絕對不是故事。
=======================================================================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急救醫生跟隨120,去搶救一位“胃痛”患者。
憑藉多年經驗,醫生認爲患者很有可能是“心梗”突發,於是準備做心電圖。
但是,也許患者兒子懷着“醫生就會坑人、就是找機會亂收費”的心態,堅決拒絕。
醫生無奈,只好說,如果不是心梗,這心電圖檢查費,我來付。
檢查結果出來後,患者兒子立即下跪道歉,請求醫生救命。
原來,心電圖結果顯示:急性下壁心梗!
這種情況下,如果患者以“胃痛”上了救護車,極有可能會因爲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喪命。
所以,把命運緊緊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僅是一句格言,也是真實現實。
特別是遇到心梗突發,這樣的緊急事件,命雖然是靠醫生搶救,但是更多時候,是自己和家人給的!
1、沒有哪個醫生想榨乾你的錢
讓你做檢查,也是爲了萬無一失
我們的老祖宗說,做人不要“人云亦云”。
然而,我們現在卻是跟着網線那頭,不知道有什麼目的人,一葉蔽目、以偏概全。
比如,某個地方,爆出來一個醫生有不良行爲,我們馬上就把他當做全中國醫生的代表。
這個醫生不好,那麼我們身邊的醫生, 肯定也不好。
這個醫生貪財受賄,那麼我們身邊的醫生,肯定也貪財受賄。
其實,只要我們還有正常的思考能力,就知道,這種想法絕對不正常。
大家想一想,我們去了這麼多趟醫院,你碰到過幾次,醫生索要好處、故意多做檢查的?
網上說話不負責任的人太多,張嘴就是:我聽說、我見過、醫生誰不是這樣的……
你讓他實名舉報,讓他站出來拿出證據,他馬上就慫了。
一句“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就把責任推卸的乾乾淨淨。
然而,潑出去的髒水,到底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這些人是全然不管的。
畢竟,別人的死活,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林州38歲的小夥子,也許可以找這些人好好談談索賠的問題。
這位小夥因爲胸口痛的厲害,去當地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顯示“急性下壁心梗”,醫院要求他立即住院。
但是,小夥子及其家屬拒絕了,同時去了附近城市的一家三甲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馬上安排手術、安排病牀。
但是,因爲胸痛有所緩解,小夥子及其家屬,再次拒絕住院。
並且選擇了在候診大廳,繼續輸液(從林州醫院帶過來的)。
這期間,醫生針對他的情況,開了阿司匹林、開了玻利維,都被拒絕了。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個悲劇:持續性大面積心梗,引發猝死!
醫生緊急搶救,依然無法挽回。
雖然不知道他們多次拒絕救治的原因,但是,可以猜測的是,他們一定不信任醫生。
不相信醫生對病情的判斷,所以纔會選擇了觀察、等待胸痛自行緩解。
不信任,導致了這位年僅38歲小夥子的悲劇。
2、關注自己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2018年10月20日,大特保創始人兼CEO周磊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逝世,年僅45歲。
像這樣,盛年早逝、壯志未酬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就不列舉出來,徒增煩惱。
好朋友心電圖機,只想對所有爲了生活、爲了理想而玩命奮鬥的人說一聲:
請勞逸結合,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若失去生命,你還能拿什麼去拼?
心梗發作,會提前數天至兩週,都會有發作的徵兆。
1)胸悶胸痛
一直服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突然胸悶胸痛症狀加重、持續時間變長、服藥也不能有效緩解,可能就是心梗要發作。
2)情緒問題
心梗發作之前,腦血管疾病較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精神緊張,敏感,無理由的恐懼和焦躁,坐立不安,甚至暈倒。
3)身體乏力
突然出現身體乏力、疲憊,休息也難以恢復,輕微運動就會心慌心悸、胸口發悶,情緒焦躁等情況。
4)規律性不適
心梗發作之前的徵兆是有規律的,有白天和夜晚之分,大多數胸口不適和心悸胸悶等症狀都是在早上到中午這段時間發作的比較多。
關注自己的健康情況,早發現、早治療,比什麼都重要!
畢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醫生不是隨時在側,家人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做出正確決策。
3、擁抱新技術,堅持在家自查心電圖
懂的人知道我是在科普,不懂的人只會覺得我在賣廣告
感覺,是個很玄的東西。
明明豔陽高照,但是我感覺很冷,這說明我發燒了。
明明數九寒冬,但是我感覺很熱,這說明我火力旺或者燥熱了。
所以,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並不能準確的感知。
況且,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普遍存在亞健康的情況。
非要讓人天天留心自己的身體情況,確實是強人所難的一件事。
因此,藉助高科技工具,像測血壓、血糖一樣,精確的自查心臟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電圖檢查是心臟疾病最基礎的檢查方法,每一位心臟不舒服的人,應該都做過心電圖檢查。
即使沒有心臟病不舒服,但凡公司或者社區組織體檢的時候,都會有心電圖檢查這一項。
但是,心電圖的結果很難懂,且體積太大,操作不方便,長期以來,心電圖機一直都是在醫院裏面,由醫生操作使用的。
好朋友心電圖機,是新型的智能型、數字型心電圖機,也是診斷級的心電設備。
體積小巧,僅重31克;操作方便,有軟件自動出報告。
它不僅可以做靜態心電圖,也可以做動態心電圖,是非常適合家用的一款專業的心電設備。
心臟不好,堅持在家至少每週做一次靜態心電圖,每半個月至少做1次動態心電圖檢查。
因爲心臟疾病發作有一過性和偶發性,所以記錄疾病發作時的心電圖,是疾病診療的關鍵。
這樣,既能避免人急急忙忙趕到醫院,症狀卻消失了的尷尬。
也可以把在家記錄的心電圖打印出來,就診的時候給到醫生做診療參考。
記住,你所有的感覺都有可能是錯的!
你感覺到是“胃疼”,實際上可能是“心梗”。
你感覺到胸痛在緩解,實際上可能是大面積心梗後痛覺消失而已。
別等着醫生急救!生命是自己給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健康好朋友,每天爲你提供最實用的心臟健康知識。
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注:本文所用的部分圖片和字體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