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變異性HRV的臨牀意義和應用全解讀,值得收藏!

心率變異性HRV的臨牀意義和應用全解讀,值得收藏!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 ariability ,HRV)又稱爲心率波動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近年來比較受關注的無創性心理監測指標之一。

臨牀上通過對HRV的分析能夠反映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性、均衡性及相關的病理狀態等,因而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前景。

心率變異性(HRV)是指逐次心跳週期差異的變化情況或者說是指心跳快慢的變化情況。

是由兩個相鄰的R-R間期時間長短決定的,即從第一次心動週期至下一次心動週期間的微小差異。

通過測試個體的心率變異性各種指標,能夠提供有關自主神經系統、壓力狀態等方面的信息,爲指導臨牀和科研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1)自主神經系統活性

頻域指標中的總能量(TP)與時域指標中的SDNN參數具有類似的代表意義。反映自主神經系統整體的活性,可用於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

例如:慢性壓力或疾病情況下,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下降,TP顯著減少

(2)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度

頻域指標中的LF/HF反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相對活躍程度。

例如:交感神經(SNS)強勢:提示機體處於焦慮、恐懼、易怒、注意力散漫、過度警覺等狀態;副交感神經(PNS)強勢:可能提示肌無力、慢性神經衰弱、抑鬱等。

(3)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性

一般地,通過LF和HF成分的強弱來反映ANS系統的穩定性。當個體承受慢性壓力或疾病狀態下,LF和HF強度均表現爲下降。

適當的壓力會是生活的催化劑,然而過重的壓力則會危害人體健康。

(1)抗壓能力

常用時域指標中的SDNN參數反映,SDNN值降低,表明心率變異性的複雜性降低,及機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弱。

(2)疲勞程度

對疲勞程度的分析通常採用頻域指標中的TP、LF兩個參數,並結合壓力程度進行綜合評價。一般來說壓力越大疲勞程度就越大,患者易出現乏困、肌無力等症狀,此時TP、LF值均表現爲下降。

簡單來說,心率變異性越高,就意味着心臟能夠越快的適應內部和外部帶來的影響,即機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程度越好。反之,則表明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差,並可能暗示嚴重的健康損害。例如: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神經病或癌症等等。

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較複雜,但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尤其在疾病的早期階段,LF比正常人高,而HF比正常人低;高血壓患者LF的晝夜變化消失,而HF夜間仍升高,提示交感一副交感中樞的調節機制欠佳。

心肌梗死後30分鐘常有交感神經張力亢進,尤其前壁心肌梗死時,下壁心肌梗死可能是迷走神經張力亢進。

如梗死患者用SD作爲指標,發現普遍降低。在預後觀察中如SDNN>50 ms的死亡率低,而SDNN<50 sdnn≥100 ms的5倍左右。

心律失常性心臟性猝死中大部分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HRV降低是副交感神經活性減弱,交感神經活性增強。降低室顫域值,所以HRV對檢查心臟性猝死具有一定意義。

冠心病患者HRV晝夜節律減弱,特別在凌晨5~6點時迷走神經興奮突然變爲交感神經激活時,LF增加,HF減少,LF/HF比值增大,此時血漿兒茶酚胺增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促發心臟意外事件發生,從而反映HRV與冠狀動脈的缺血確有一定關聯。

心力衰竭者常伴血漿兒茶酚胺升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

心力衰竭時HRV降低,可能是交感活性增強、副交感活性減弱之故。

2.HRV在其他系統中的應用

由於HRV分析主要是評價自主神經的功能,因此直接或間接影響自主神經的平衡失調,都會引起HRV改變,故涉及面甚廣。

時常伴有自主神經受損,分析HRV對自主神經受損可進行判斷,通過HRV降低可對自主神經受損進行早期預告。

在橋本甲狀腺炎所致甲亢、伴有自主功能異常、過量用抗甲狀腺藥物後,HRV出現降低,但經治療症狀控制良好後HRV恢復正常。

早產兒、嬰兒猝死綜合徵等,通過HRV分析對宮內窒息作出判斷。當胎兒HRV降低時,提示胎兒窘迫,應加速分娩。

尿毒症患者HRV比正常差.LF及HF均比正常人低,提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同程度受到抑制或損害。

麻醉中HRV的分析能及時觀察藥物作用及麻醉意外的出現

更年期綜合徵、希恩綜合徵、帕金森病等HRV也有所反應。

支氣管哮喘、呼吸窘迫綜合徵、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也可有HRV變化。

本文來自: 大微醫療,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