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及臨牀表現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及臨牀表現

絕大多數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閉塞所致。心肌梗死發生後,除了出現臨牀症狀及心肌壞死標誌物升高外,心電圖可出現特徵性改變。

以心電圖爲依據,可以判斷心肌梗死的發生、部位、程度及時期,推測有病變的冠狀動脈分支,爲臨牀觀察病情和判斷預後提供重要依據。

一. 急性心肌梗死的臨牀表現

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驅症狀。

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或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或繼往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狀包括:

1.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

2.少數患者無疼痛

一開始即表現爲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

可能誤診爲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數患者表現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易誤診。

4.神志障礙

可見於高齡患者。

5.全身症狀

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

6.胃腸道症狀

表現噁心、嘔吐、腹脹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見。

7.心律失常

見於75%~95%患者,發生在起病的1~2周內,以24小時內多見,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心率減慢、房室傳導阻滯。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幾小時內易發生,也可在發病數日後發生,表現爲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

9.低血壓、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時,由於劇烈疼痛、噁心、嘔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壓。

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麪積大於40%)時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溼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

二.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

冠狀動脈發生閉塞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心電圖上可先後出現缺血、損傷、壞死3種類型的圖形:

1.“缺血型”改變

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後,最早出現的變化是缺血性T波改變。通常最早出現在心內膜下肌層,使對向缺血區的導聯出現高而直立的T波,若缺血發生在心外膜下肌層,則面向缺血區的導聯出現T波倒置。缺血使心肌復極時間延長,引起QT間期延長。

2.“損傷型”改變

隨着缺血時間延長,缺血程度進一步加重,主要表現爲面向損傷心肌的導聯出現ST段擡高。

3.“壞死型”改變

進一步的缺血導致細胞變性壞死,壞死的心肌細胞喪失電活動,該部位心肌不再產生心電向量,而正常健康的心肌細胞仍照常除極,致使產生一個與梗死部位相反的綜合向量。

由於心肌梗死主要發生於室間隔或左心室壁心肌,往往引起起始0.03s除極向量背離壞死區,所以“壞死型”圖形改變主要表現爲面向壞死區的導聯出現異常的Q波(時限≥0.03s,振幅≥1/4R)或呈QS波。

一般認爲:梗死的心肌直徑>20~30mm或厚度>5mm纔可產生病理性Q波。

臨牀上,當冠狀動脈某一分支發生閉塞,則受損傷部位的心肌發生壞死,直接置於壞死區的電極記錄到異常Q波或QS波;靠近壞死區周圍受損心肌呈損傷型改變,記錄到ST段擡高;而外圍受損較輕的心肌呈缺血型改變,記錄到T波倒置。若上述3種改變同時存在,則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基本確立。

可以用好朋友心電圖機在家自查心電圖,隨時隨地記錄異常心電圖狀況,同時在線諮詢醫生,方便及時瞭解相關問題,便於醫生更好的診斷,特別是對於疾病診斷、術後康復有明顯的意義。

三. 心電圖對心肌梗死的定位診斷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變是心肌壞死,而Q波正是反映心肌壞死的主要心電圖指標,故而又稱“壞死性Q波”。

由於病理性Q波對心肌梗死具有診斷價值,特別是回顧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更是主要根據,因而又稱“診斷性Q波”。

心電圖對心肌梗死部位的診斷,一般是以壞死型 Q 波出現於哪些導聯爲依據:

①下壁心肌梗死: 壞死型 Q 波出現在Ⅱ、Ⅲ、aVF 導聯右冠狀動脈或左迴旋支;

②前間壁心肌梗死:壞死型 Q 波出現在 V1、V2(V3) 導聯左前降支;

③前壁心肌梗死: 壞死型 Q 波出現在 V3~V5 導聯左前降支;

④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壞死型 Q 波出現在 V1 ~ V5(V6、Ⅰ、aVL) 導聯左前降支;

⑤側壁心肌梗死: 壞死型 Q 波出現在Ⅰ、aVL、V5、V6 導聯左前降支或左迴旋支;

⑥正後壁心肌梗死: 壞死型 Q 波出現在 V7 ~ V9 導聯左迴旋支或右冠狀動脈;

⑦右室心肌梗死: 壞死型 Q 波出現在 (V1) V3R ~ V6R 導聯右冠狀動脈。

以上就是常見的7種心肌梗死對應的心電圖表現,可作爲心肌梗死的初步判斷。

異常Q波的出現不一定都提示心肌梗死,例如出現感染、心血管意外時,可出現短暫QS波或Q波,但缺乏典型演變過程,很快可以恢復正常。

預激綜合徵心電圖在某些導聯上也可出現“Q”或“QS”波,右心室肥厚、心肌病、心肌炎等也可出現異常Q波,結合患者病史和臨牀資料一般不難鑑別。

四. 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心肌梗塞不僅對心臟的傷害大,死亡率也很高。所以,我們除了平時治療外,日常生活中還得注意一些問題。

1.避免過度勞累

勞累是心臟病的殺手,特別是搬重物,儘量不要做。包括運動,不要過量,要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做康復運動。

2.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

凡事不要急躁,不要垂頭喪氣,要愉快的生活,良好的情緒有利於提高人的抵抗力,幫助戰勝疾病。

3.洗澡時要特別注意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4.氣候變化時要當心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適當防護。

平時的衣物,最好穿純棉的,透氣性和保暖性都較高的衣物,特別是內衣,更要選擇棉性較高的,透氣和吸汗功能較強的爲必要。

5.戒菸

抽菸不僅對人的肺功能損害大,對人體的心臟的損傷也是無形的。戒菸,對心臟的穩定性有極好的作用,近而達到避免心梗的發生。

歡迎關注公衆號:好朋友在線,就更心臟疾病相關知識進行交流學習。

你可能感興趣: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快速定位及臨牀意義

心電圖檢查出心肌梗死,醫生又說正常,到底是怎麼回事?

支架不能預防心梗!我們花着最貴的錢,卻忘了原來有最便宜的方

動態心電圖檢查,對心臟病患者在院外館裏的重要性!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