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最喜歡的6個好習慣,你做到了幾個?

心臟最喜歡的6個好習慣,你做到了幾個?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曾發過一項研究,如能堅持六個好習慣,可使心臟病風險降低約75%。

大致可以概括爲一組“手機號”,即150(運動)7(少坐)0(戒菸)1(限酒)8(蔬果)1825(體重)。

1、每週運動150分鐘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但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般建議每週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即每週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需要提醒的是,鍛鍊應以有氧運動爲主,比如慢跑、步行、騎車等,不科學的無氧運動可能起到反作用。

如何保證有氧運動且適量,可從4個方面判斷:運動時心跳加快但不胸悶;運動中不喘還能吹口哨;運動後半小時微微出汗但不累;運動次日不感到疲勞。

“三高”人士或其他有潛在心臟病風險的人,更要注意運動強度,最好在開始規律鍛鍊前諮詢專業人士,根據自身情況,通過計算心率或做動態心電圖的方法,評估運動強度和安全性,以防運動不當發生意外。

2、每週看電視不超過7小時

久坐不動可能帶來很多種疾病,比如會使血液循環減慢,心臟工作量減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通常,導致人們多坐少動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時間使用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

研究發現,看電視1小時,可使心臟病死亡風險上升7%;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的人,心臟病風險高達28%。

如再加上濃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飲料的推波助瀾,更會加重心臟負擔。老人應把每天看電視時間控制在一兩個小時之內,注意休息,同時不要喝太濃的刺激性飲料。

3、戒菸,什麼時候都不晚

吸菸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菸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臟傳導系統,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荷;尼古丁還可刺激腎上腺釋放一種物質,增加心肌應激性,引起血管收縮,更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缺氧,誘發心臟病。

研究發現,吸菸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菸者患心臟病機率額外增加25%。

2014年,英國心臟基金會研究發現,每天僅僅吸一根菸,患心臟病風險便會增加3倍。

臨牀數據顯示,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吸菸者較不吸菸者高3.5倍。除自己吸菸影響健康,遭受二手菸的人也會深受其害。如每週3次,每次在別人吐出的煙霧中呆30分鐘,患心臟病的機率就會明顯增加。

因此,於己於人考慮,都要戒菸,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戒菸需要毅力,也可求助專業人士,以及親朋的監督。

4、每天最多喝一杯酒

美國研究發現,飲酒後10分鐘,血液中酒精濃度就會增加。過量飲酒會導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致使血液不規律流動。

因此,酗酒者往往受到心肌病的困擾,出現心臟肌肉鬆弛和下垂,表現爲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持續咳嗽等症狀。

另外,過量飲酒還會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大。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提醒,每天最多喝一杯酒,但劉德平補充說,我國通行的飲酒標準爲,女性每人每天不超20克酒精,男性不超30克酒精,由於不同的酒含酒精量不同,因此在控制飲酒量時最好進行換算。

5、每人每天8份蔬菜

通常認爲,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多喫蔬菜、水果、全穀物等高纖維食物;少喫紅肉、糖類以及精白米麪等高油、高脂、高糖食品。

美國哈佛大學針對7000名女護士的調查發現,堅持高纖維飲食的女性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大大降低;每天增加5克纖維攝取量,就能使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下降近四成。

專家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八九份蔬果,一份蔬菜大約是半碗熟菜,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但劉德平提醒說,以上建議只針對城市中日常營養攝入足量甚至過量的人。

6、體重指數控制在18-25

超重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導致心肌肥大,甚至引發心肌病等後果,且肥胖情況越早出現,對心臟的傷害越大。

2013年,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在對1600多名男女受試者進行隨訪後得出結論,與60歲才發胖的人相比,從20多歲就開始超重的人,年老後心髒體積約增大7%,心臟血管壁的厚度也會增加,而這兩個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預測指標。

如體重超標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心臟受損情況會更嚴重。美國專家提醒,爲保護心臟,成年人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應保持在18.5~24.9之間。(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

你可能感興趣:

夏季是心臟病高發期,想護心,這些事不要做!

10件事摧毀一顆頑強的心臟,看看你做了幾件?

心臟病沒那麼可怕,做好這10點,心臟病遠離你!

心臟病基礎知識大全,適合永久收藏!

關於心臟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