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都是喫的什麼藥?爲什麼這麼貴?

心臟病患者都是喫的什麼藥?爲什麼這麼貴?

心臟病患者出院時,尤其是冠心病支架術後的病人,醫生總要交代院外口服的心臟病藥物,並開出出院後第一個月的口服藥。

有時林林總總的心臟病口服藥也多達上千元。偶爾也會看到有的心臟病人或家屬撓頭,詢問這些心臟病藥物以後會不會少喫一點。

看好病是第一要務,但冠心病病人的經濟壓力卻不得不多加考慮,我見過不止一個心臟病人,因爲嫌藥貴而院外自行停藥發生冠心病支架再狹窄入院,而一旦支架堵了,再入院的病情兇險程度和治療費用會大大增加!

心臟病病人每月近乎上千塊錢的藥費,到底有哪些藥費用高?以後會不會減少一些呢?這裏僅從一個一線臨牀工作者的角度,給大家簡單釋明一下。

一般來說冠心病支架後的口服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B受體阻滯劑、ACEI/ARB類藥物、及其他各種降壓藥等等。

1、抗血小板藥物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價格最高,甚至可以佔到所有出院藥物的一半!對於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支架術後的患者,爲了防止冠心病支架再狹窄,氯吡格雷是重中之重,價格雖高,卻一定不能私自停藥。

2、降壓藥物

一般來說,控釋片價格高於緩釋片,緩釋片高於平片。

通俗的說,喫一次就管用的最貴,喫兩次的次之,喫三次的最便宜。有的心臟病人會問了,既然都能降壓,那麼爲什麼不開三次的平片?!

首先,現在降壓要求平穩降壓,一天三次的平片,每次服藥後都會出現一次藥效的高峯,而後藥物會迅速代謝,血壓又會出現明顯的波動,如此降壓效果差,而且因爲血壓波動的副作用也較多。

更重要的是,服藥依從性差的心臟病人也會自行減少平片的使用次數,一天一次服用平片,根本不會產生有意義的降壓效果。

所以,對於心臟病醫生而言,除了那些真的依從性極佳,而且經濟確實困難的患者,喫平片以外,其他的患者優先考慮一天一次的口服藥。

3、他汀類藥物

最便宜的是辛伐他汀,貴的有瑞舒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等。心臟病的藥物要求起效迅速、各種指標達標迅速,如果吃了半天調脂藥,冠心病人的血脂依然難以達標,不僅會影響心臟病的治療效果與預後,而且增加了他汀類藥物自身可能出現的肝腎功能損害,往往得不償失。心臟病新藥的出現與使用,都是經過了國內外衆多大規模的臨牀試驗證實比前藥具有更好的療效。

隨着病情的穩定,依據心臟病治療指南和醫生的經驗,心臟病藥物的花費也會逐漸的降低。

比如氯吡格雷,對於冠心病支架的患者,指南推薦口服時間1年至1年半,有的醫生頭一年會建議心臟病人口服進口的氯吡格雷(波立維),而一年後如果一般情況可,會換成國產的(泰嘉),價格往往會減少近一半!另外,當氯吡格雷到期停用後,每月的心臟病口服藥花費會大大降低。

對於他汀類藥物。有的國內外指南及專家共識上推薦長期口服,但是,可以根據醫生經驗以及病人血脂水平,在血脂達標之後酌情減量口服,如此,他汀類的花費降低一半不是問題。但是,效果是第一位的,不能只是因爲降低藥物而隨意減藥!

許多心臟病人往往合併多種疾病。所以,心臟病患者出院時,早期也會一起服用保護胃口的藥物(比如雷貝拉唑),改善心肌微循環藥物(曲美他嗪、尼可地爾等)。這些藥物往往在疾病的急性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隨着病情的穩定,一些心臟病醫生也會酌情減少藥物的種類,試圖降低患者的負擔。

我相信大多數的醫生都會站在心臟病人的角度試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減少冠心病人的用藥負擔。醫生和患者並不是對立的雙方,我們需要重新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但這除了醫生自身的努力外,也是一個極爲龐大的工程。希望我們的醫療體系越來越好吧。

你可能剛興趣: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能不能治好?

常見的心臟病治療費用是多少呢?

心臟病患者日常應該如何護理?

動態心電圖檢查,對心臟病患者在院外館裏的重要性!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