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的早期症狀

頸動脈狹窄的早期症狀

頸動脈狹窄被很多人稱之爲“無聲的殺手”,有患者私信楊醫生說,可不可以給一個簡單明瞭的說法,今天有時間就給大家簡單明瞭的解釋一下,頸動脈發生狹窄可直接影響的心臟、腦部的供血,可謂非常兇險。

臨牀上將頸動脈狹窄的發病分爲有症狀性和無症狀性兩大類。這也是爲什麼無聲,因爲每個人發生頸動脈狹窄有時是沒有任何症狀,讓人完全察覺不到,等到發病時已經很嚴重了。

腦部缺血癥狀:可出現耳鳴、眩暈、黑矇、視物模糊、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症狀。眼部缺血表現爲視力下降、偏盲、複視等。

TIA(局部的神經功能一過性喪失):臨牀表現爲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完全恢復。

缺血性腦卒中:常見臨牀症狀有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嚴重者出現昏迷等,並具有相應的神經系統的體徵和影像學特徵。

許多頸動脈狹窄患者臨牀上無任何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徵。有時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根部或頸動脈行經處聞及血管雜音。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尤其是重度狹窄(大於70%)或檢測出易損斑塊具有高危病變的情況,需要特別重視。

正確對待頸動脈狹窄,在疾病發展的各個階段可進行不同的預防方式。首先應從生活方式、飲食方面注意。其次對於年齡超過50以後必須在每年的定期體檢中多加一項頸動脈檢查,對於早期狹窄患者有很大的幫助。如檢查發現存在頸動脈狹窄但爲達到需要手術的程度,這個時候必要的藥物治療一定要及時,比如抗血小板藥物、降脂藥物、穩定斑塊的一些藥物等,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或是加減藥量。

已經發現有狹窄的患者應該至少每半年做一次頸動脈檢查,及時關注狹窄的程度進展很有必要,如狹窄程度發展至需要手術的情況,也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