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琳:中年壓力男防猝死指南(精要版)

馬寶琳:中年壓力男防猝死指南(精要版)

圈內有猝死的時候不想寫,以免不敬。

最近沒有,一寫爲快。

工作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當身體出現什麼情況時預示有猝死危險,然後必須停下來、慢下來?

猝死的一般都是40左右的年輕人,70-80歲的反而少。

很多人都說“好好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實際上,猝死之前並不是“好好的”。

1、心氣受損、就是心累,天天熬夜加班又碰到糟心事,感到心累,有氣無力,有心無力,這就是,實際是心臟的能量供應不上了,這個能量不是冠心病的血流不夠,而是心臟的精氣神不夠,就和你鍛鍊累了肌肉沒勁一樣,但血管沒事兒;

2、心氣連續受損,恢復不過來,就會出現早搏,胸部不適,早搏是電受損,如果沒有心肌細胞的損害,就不會影響電傳導,就不會有早搏,所以室早沒有功能性的,都是有事兒,都是器質性,只是沒有檢查手段,但是,如果病情輕,還是能恢復。你手被刀子割破了,不用藥,過幾天也能好;胸部不適是心臟給你報警,就像餓了難受一個道理。

3、出現所謂的器質性心臟病,頻發室早時間長了心肌受損更多,導致目前西醫所謂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也可能直接室速、室顫(室顫馬上就猝死),也可能急性心梗,急性心梗也會導致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猝死。

猝死的原因最多見的就是:直接室顫猝死,急性心梗然後室顫猝死。腦血管病導致猝死的相對少。

1、身體不適應。一顆年輕的樹,也許大風一吹就折了;一顆歪七扭八的老樹,反而沒事兒。被風吹的次數多了,適應了。年輕的身體突然受到連續高強度的損害,更容易短路。

2、休養跟不上。放不下工作,持續高強度。而老年人有慢性病,擔心身體,慢慢悠悠,湊合着和慢性病和平共處。

一臺新車,如果剎車轉向等等略微出現問題,可能就會導致事故。有的開了50萬公里的老爺車,晃晃悠悠的開,也沒事兒,無非是開的慢。

1、休息、休息、休息,戒掉菸酒茶咖啡可樂紅牛!非常必要!不熬夜、不熬夜、不熬夜!

2、中醫養心的調理(不要問我喫什麼藥,什麼都要辨證,自己找信任的中醫看看)。

3、按摩、站樁、太極等都行,但,不要做劇烈運動,馬拉松經常有猝死的。

1、醫院檢查說沒事兒,說是亞健康,說不用治—不要信。

這是醫學的理念或者認識問題。

我認爲:

所謂的無器質性病變,只是按照西醫的診斷(化驗和儀器),沒有西醫認識是病的疾病,但是化驗需要化學或者生物製劑,儀器也要研發,病有多種多樣而且大多數病自古有之,但試劑和設備的研發滯後,試劑是化學工業的產物,現在多了生物革命,設備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現在多了IT革命。所以,病是存在的,但西醫的檢查是滯後的。查不出來就是功能性,查出來就是器質性,這是個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2、有的下壁心梗不是胸疼,而是胃疼,不要按胃病治!有的前壁心梗不是胸疼,而是牙疼,不要認爲是上火。

去年接診一個北京28歲小夥子,帥,搞投資的,天天加班熬夜,做PPT,談判,連續5-6個月,非常累,胃病4個月,看了好幾家醫院,“胃病”沒好。後來加重,查出陳舊下壁心梗,前降支和迴旋支也狹窄,放了5個支架。人沒事兒,但心臟病確實挺重,剛28歲,非常遺憾。

聲明:

@馬寶琳談房顫 對心臟病的觀點來自於臨牀實戰和獨立研究,不是從課本和雜誌上摘錄的,和現在大醫院裏的觀點有很多的不同!中醫治房顫、不射頻,也是獨立研究的。

認同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