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常見誤區,你中了幾個?
目前患者或公衆對高血壓有很多認識誤區,干擾了高血壓的規範治療,必須澄清這些錯誤觀念,科學、規範地防治高血壓。
1、高血壓診斷概念不清
有些高血壓患者誤以爲隨着年齡的增長,血壓隨之增高是一種生理現象,認爲年齡越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相應地越高,有些高血壓也因此得不到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
2、憑感覺用藥
只要無不舒服的感覺,高血壓就無需治療,這是錯誤的。
血壓高低與症狀輕重不一定有關係。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測量出來的,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不能“跟着感覺走”來估計血壓。
3、不願意過早服藥
很多年輕高血壓患者不願服藥,擔心要一輩子服降壓藥,降壓藥會像抗生素一樣產生“抗藥性”,這是錯誤的。
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
4、血壓正常了就停藥
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爲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控制。
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和種類,在減藥過程中,應當監測血壓的變化。
5、單純依靠藥物,忽視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爲,得了高血壓後只要堅持長期、規律地服藥就行了。
其實藥物治療必須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兩者缺一不可。
6、只服藥、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爲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了,不關注血壓值,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另外,降壓原則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測量血壓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
7、自行購藥服用
有些高血壓患者不按醫囑服藥,而按照病友或藥店的推薦用藥,一味追求新藥、特效藥。
有些人看別人服用什麼降壓藥有效,就照搬過來爲己所用,自行購藥服用,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8、輸液治療高血壓
有的高血壓患者想依靠輸幾天液降壓。
除了高血壓急症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需要靜脈點滴降壓藥,以快速降壓外,一般的高血壓不需要輸液治療。
9、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發現自己血壓高了,就認爲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
除非高血壓急劇升高導致了危險須快速降壓,一般來講,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用藥後4~12周達到目標值。
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易發生腦卒中等缺血性事件。
10、過分關注血壓數值而精神緊張
部分患者對自己的血壓值過分關注,測血壓過頻,頻繁調整降壓藥,反而影響降壓效果。
24小時血壓水平是波動的,有峯有谷,不同時間段測量血壓,其數值有所不同。
而且血壓也受氣候、心理、身體因素的影響。
對此,不能認爲是血壓不穩而頻繁加減藥量。
11、自己在家中測量的血壓不準確
有些人認爲自己在家中測量的血壓不準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在醫院診室測量的血壓只能表示一個偶測的血壓值,難以全面地反映血壓的狀況。
自己在家中測量狀態放鬆,不受醫務人員引起的緊張心理的影響,能反映平常狀態的血壓值,在不同的時間和狀態下多次測量血壓,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到自己的血壓。
12、“靈丹妙藥”可根治高血壓
不少廣告宣稱,某種藥物、高科技產品、保健食品或保健儀器能根治高血壓,不必再喫降壓藥,這些都是僞科學宣傳,干擾高血壓的規範治療,非常有害。
13、迷信保健品、保健儀器的降壓作用
某些人利用患者害怕西藥副作用的心理,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壓療效”,可以擺脫西藥副作用的困擾。
實際上,保健食品、飲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等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不能達到治療目標。
14、過分信任“純天然藥”降壓
部分患者認爲西藥副作用大,純天然藥副作用少。
某些人就鼓吹某些天然藥品的療效,宣傳高血壓患者通過服用某些天然藥降壓,可擺脫西藥副作用的困擾。
其實,大多數純天然藥降壓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僅僅使用純天然藥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