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痛經
月經來潮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由於它的出血來源是子宮內膜的週期性脫落,因此隨着子宮的收縮,子宮內膜通過宮頸管排出,使部分女性在月經期會有下腹及腰骶部的酸脹、下墜等不適,有的還伴有大便次數增加,這些現象在未婚女性中較多出現。但是由於症狀不嚴重,持續時間也較短暫,大多沒引起注意。
當在月經期出現下腹部呈痙攣性的劇痛,有時伴有頭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時,便稱之爲痛經。痛經的發生率很難計,但年齡是發生痛經的一個重要因素。月經初潮時,很少有痛經,但是隨年齡增大漸漸增加,在l6
– 18歲達頂峯,30
-35歲後明顯下降。性生活開始,可降低發生率,而足月妊娠分娩後,痛經發生率則下降更明顯。那些不伴有盆腔器質性疾病的功能性痛經,稱之爲原發痛經。
痛經的診斷因爲缺少客觀的依據,很難下定論。一般把必須服藥才能緩解症狀,或疼痛劇烈以致不能正常生活、學習及工作,甚至必須臥牀,這種比較嚴重的疼痛稱作痛經。若按此爲標準,痛經的發生率大致在10%
-15%左右。
另外,一些特殊的職業及工作環境與痛經也有關係。長期接觸汞、苯類化合物,發生率較高,寒冷的工作環境與痛經也有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的痛經是由於一些器質性的疾病所引起。最常見的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附件炎症及子宮粘連等。這一類因疾病所引起的痛經,稱之爲繼發性痛經。爲了及時發現痛經病人中的器質性病變,建議有較嚴重痛經的病人,即使還是年輕的女孩子,也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及時查出病因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