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總是向後拖,你是否有月經後期的困擾
不良的生活作息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而對於女性來說,最常見的就要數婦科疾病了。偏嗜生冷、油膩,長此以往會使身體變爲陽虛或痰溼體質,其中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大姨媽”向後拖,中醫稱之爲“月經後期”,即月經週期延長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
中醫認爲,月經後期分虛實兩種。如果是營血虧虛,衝任不充;陽氣不足,臟腑失於溫養,生化不及,衝任不盛;真陰虧損,虛熱內生,水虧血少,衝任不足,以致血海不能及時滿溢導致的月經後期屬虛證。如果是外感寒邪;內傷生冷,血爲寒凝,阻滯衝任;情志不舒,氣機鬱滯,血不暢行,滯澀衝任;痰溼停積,壅滯衝任,使血海不能如期滿溢導致的月經後期屬實證。除此之外,月經後期又細分爲血寒、虛寒、血虛、氣滯、痰鬱等多種類型,在治療時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辨證治療。
1. 方劑療法
(1) 黨蔘當歸湯:黨蔘、當歸、白芍、懷牛膝、蒲黃(包煎)、五靈脂各10-
15克,川芎、肉桂、丹皮、莪術、炮姜各6-12克,煎湯服用,早晚各1次。此方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對於治療血寒型月經後期有效。此種類型的月經後期多表現爲月經延後,月經量少且血色暗紅、有血塊,多伴有小腹疼痛,得溫痛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
(2) 當歸續斷湯:當歸、續斷、白芍、黃芪、香附各10 – 15克,吳茱萸、川芎、肉桂、艾葉、附子(先煎)各6 -12克,生地10
-18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此方有溫經散寒、暖宮補虛的功效,對於治療虛寒型月經後期有效。此種類型的月經後期多表現爲月經延後,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小腹隱隱作痛,喜溫喜按,常伴有腰膝痠軟,大便稀溏。
(3) 黨蔘黃芪湯:黨蔘、黃芪、熟地、當歸、白朮、枸杞、杜仲各10
-15克,陳皮、首烏、炙甘草各6-12克,煎湯服用,每日1劑,早晚分服。此方有補養氣血的功效,對於治療血虛型月經後期有效。此種類型的月經後期多表現爲月經延期,月經量少、色淡、沒有血塊,小腹空痛,伴有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
(4) 烏藥香附湯:烏藥、香附、木香、當歸、白芍、元胡各10 -15克,柴胡、薄荷(後下)、鬱金、丹皮、梔子、甘草各6
-12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此方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氣滯型月經後期有效。此種類型的月經後期主要表現爲月經後期,月經量少,顏色暗紅,有血塊,常伴小腹脹痛,兩脅或乳房脹痛。
(5) 陳皮半夏湯:陳皮、半夏、蒼朮、茯苓、黨蔘、香附各10 -15克,砂仁6
-12克,甘草3-9克,煎湯服用,每日1劑,早晚分服。此方有健脾除溼、理氣化痰的功效,對於治療痰鬱型月經後期有效。此型的月經後期主要表現爲月經延後,月經色淡、質稠,常伴帶下量多,胸悶,心胸脹滿,神疲乏力,身體肥胖。
除此之外,中醫治療月經後期還有很多經驗方,如干姜、小茴香、香附各6 -12克,烏藥10 –
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的乾薑香附湯,於月經前連續服用1周對治療血寒型月經後期有效;益母草、仙茅、續斷、香附各10 -15克,桂枝6-12克,紫石英20 –
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的益母草湯,於月經前連續服用1周對治療虛寒型月經後期有效;益母草、當歸各10
-15克,生薑3-6克,水煎服,可以加紅糖調味服用,每日1劑的益母草紅糖湯,於月經前連續服用1周對治療血虛月經後期有效;桃仁、紅花、丹皮、薄荷(後下)各6-12克,黃芪、白芍、當歸各10
-15克,水煎服,每日1劑的桃仁湯,於月經前連續服用1周對治療氣滯血瘀型月經後期有效。
2. 飲食療法
(1)
大棗益母茶:大棗、益母草各20克,放人鍋中加水650毫升,浸泡30分鐘,開武火煮沸,轉文火煎30分鐘,過濾藥渣,留藥汁約200毫升;再將藥渣加水500毫升,煎得藥汁200毫升;將2次藥液合併,加入紅糖溶化,每日l劑,每次約200毫升,早晚2次溫服。此茶有溫經養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血虛寒凝所致的經期延遲,月經量少的女性飲用。
(2)
蘇木黑豆粥:蘇木10克,黑豆100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燉至黑豆快熟時去掉蘇木,加入糯米適量熬煮成粥,加紅糖調味,分2次趁熱食用。此粥有補腎活血的功效,適用於經期延遲,經血量少的女性食用。
(3)
參芪羊肉湯:黨蔘、黃芪、當歸各30克洗淨,生薑50克切片,羊肉500克洗淨切塊,共同放人鍋中,加入適量水,煮至羊肉熟爛,加鹽調味,食肉喝湯即可。此湯有補益氣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月經後期女性食用。
(4)
當歸黑豆牛肉湯:黑豆30克洗淨,放人不放油的鍋中炒熟盛出備用,牛肉100克切片,與當歸20克一同放人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至豆熟肉爛,加鹽調味,食肉飲湯即可。此湯有溫補脾腎、養血調經的功效,適用於血寒所致的經期延遲女性食用。
3. 按摩療法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雙手中指分別按於兩側腎俞穴上,用力按揉30
-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突按揉腎俞穴,按至局部有熱感爲度。除此之外,還可加按中脘穴、氣海穴、足三裏穴各1分鐘,同樣以被按摩處微熱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