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腹腔鏡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
不育中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率較高,但僅從病史及盆硿檢查往往與慢性盆腔炎、盆腔結核不好鑑別,尤其是輕的病例內容易漏診。北京協和醫院檢查內膜異位症合併不育92例,術前診斷爲此症者僅71例(77%)。
其餘21例(23%)由腹腔鏡檢查後確診,其中有6例術前診斷爲正常盆腔(表7-1)。腹腔鏡對內膜異位症的診斷、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及療效追隨方面均有其獨到之處。
(一) 診斷方法
主要依靠腹腔鏡下直接觀察來診斷。其鏡下的表現有:
(1) 盆腔器官或腹膜表面有紫色或咖啡色的子宮內膜種植病·竈,多見於卵巢表面、闊韌帶前後葉、子宮直腸窩、宮骶韌帶子宮或闌尾表面等處。
(2)
卵巢囊性增大,表面光滑,呈藍白色或染有咖啡色,穿刺可見深棕色稠液,即可診斷爲巧克力囊腫。此類囊腫多數與周圍粘連,有時兩側巧克力囊腫互相粘連在子宮後壁及陶氏窩處,使該處封閉,見不到宮骶韌帶。
(3) 子宮增大,表面不平,有時可見到藍色結節,此爲子宮肌腺病。
遇到不典型病例,在可疑處取活檢作病理檢查有助於確診。必要時用細針穿刺囊腫。應選22號的長細針,在腹腔鏡的指引下,經腹壁進入囊內,抽到巧克力液即拔針,一般針眼漏液很少,往往自停。北京協和醫院不育病人中,曾穿刺9例,均獲陽性結果而確診。有29例腹腔鏡下診斷爲內膜異位症而作活檢,結果只有11例病理見到子宮內膜組織。這可能與活檢所取組織太少有關。但在鏡下如見典型病變時,儘管病理爲陰姓者,仍可診斷爲子宮內膜異位症。單憑囊腫和粘連不能診斷爲子宮內膜異位症。
(二)鏡下分期
目前常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分期法有1973年提出的Acosta氏分類法和1978年美國生育協會(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提出的AFS評分分類法。後者按異位竈分佈,的大小、數目及部位以及粘連程度來評分計算。
(二) 制定治療方案及隨診療效
在腹腔鏡檢查、診斷及分期內膜異位症的基礎上,臨牀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年齡、症狀、病變程度及範圍,決定用藥物還是手術治療,並可估計保守手術的可能性及手術方法。爲此,最好由以後的手術醫生親自進行腹腔鏡檢查,做到術前心中有數。Dmowskt及Cohen
(1975),應用丹那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用藥前後作腹腔鏡檢查做對照,以瞭解其療效。Schenken及Malinak
(1978)報告,內膜異位症患者經保守手術後仍有腹痛及不育者,可作二探性腹腔鏡檢查,以決定是否須再次手術。腹腔鏡在隨診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效果的作用方面已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