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胃炎很痛苦,到底該如何調理?
慢性胃炎是一種由於胃粘膜陽性病變而引起的很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大多數時候無明顯體徵,有時可能有上腹部輕壓痛。主要症狀表現爲:中上腹痛或不適、食慾不振、反酸、噁心、噯氣等,症狀常與進食或食物有關。
那麼,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目前認爲慢性胃炎90%是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起的。
2、 飲食和環境的因素: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慢性胃炎的發生密切相關。
3、 自身免疫的因素:一身免疫胃炎以富含壁細胞的胃體粘膜萎縮爲主。患者血中可以檢測出壁細胞抗體和內因子抗體,因爲內因子遭到破壞,使維他命B12吸收不良導致惡性貧血。
4、 其他的因素:長期飲用濃茶、酒、咖啡以及食用過冷、過熱、過於粗糙的食物、膽汁反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等因素,均引起胃粘膜的損害。
得了慢性胃炎,到底如何調理呢?
1 、定時定量
根據自己的飲食時間和飲食量,可每4-6小時進食一次,或每日進食3-5次,但早餐不宜過遲,進餐剛覺飽即停,忌暴飲暴食,總之做到少量多餐,早餐要飽,中餐要好,晚餐要少;尤其對慢性胃功能較弱的患者。
2 、細嚼慢嚥
爲了保護有病的胃黏膜,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傷,慢性胃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喫飯時做到細嚼慢嚥, 儘可能使食物在口腔內磨碎並與唾液充分混合,這樣有助於消化,減輕對胃的負擔。
3 、飯要軟、爛、稀、易消化
食物要煮透、燒熟使之軟爛,便於消化吸收,少喫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細作。
4、多喫富含蛋白質、維他命的營養豐富的食物
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蝦、豆腐、豆漿等,富含維他命如綠葉蔬菜、水果,如蘋果、梨、香蕉、黃瓜、番茄、土豆、菠菜葉、小白菜等,以增加蛋白質和維他命,可以多喫清淡少油的食物。這樣更有利於胃黏膜的恢復,而且還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
慢性胃病非常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時間。疾病可大可小,我們要積極的做好預防的準備,嚴重時,需及時就醫問診,喫一些適合自己的藥物,保持健康,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調理慢性胃炎的“5條生活實操”,照做執行你的胃炎會大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