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破解6大睡眠誤區,願你有個好夢。
睡眠佔據了我們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重要性不言而喻。
爲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並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爲“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很多人覺得“睡不好”、“睡不着”就是失眠,但任何事物離不開一個“量”的問題,怎樣纔算睡眠有問題呢?我們可以自己測試一下。
1.入睡快,在10—15分鐘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驚醒,醒後5分鐘內又能入睡。
3.睡眠時無噩夢、驚夢現象,夢醒後很快忘記夢境。
4.起牀後精神狀態好,反應敏捷,無疲勞感。
5.白天工作、學習效率高,無睡意。
如果以上問題有三個爲否定答案,且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說明已經有較爲嚴重的睡眠問題。
我們對失眠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失眠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改善睡眠質量卻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並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了。
只是當失眠引起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且一定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可以稱之爲“失眠症”。這部分人羣一定要儘早就醫。
所以也不要因爲一兩次的失眠就給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緊張,這樣更會導致晚上睡不好。
並不是說睡得時間長就說明睡得好,睡得時間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時間長短作爲睡眠質量是否好的判斷標準。
這是因爲每個人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可能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完成一天的活動,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所以判斷睡眠質量,要看早上醒來後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有清醒的感覺,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前面說到的自測法)。
當上述這些都可以用“是”來肯定回答,那麼就說明您獲得了一個非常棒的睡眠質量。
很多人認爲打呼嚕的人睡得香,其實並非如此,打呼嚕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可以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缺氧。
有些人認爲一天不睡不要緊,後面幾天多睡會兒就可以補回來。
而有一句健康諺語:“一夜不睡,十日不醒。”意思是說一個晚上不睡覺,即使是睡上十日,也無法把一個晚上不睡的損失補回來,所以說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
因手機或遊戲而晚睡的人,常延遲起牀時間來補償睡眠,會形成習慣性晚睡晚起的惡性循環。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睡眠手環,對於睡眠分析存在很大誤差,但對於判斷入睡或醒來時間相對較爲準確。
部分內容來源:大衆健康雜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