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主食真的能減肥嗎?
近些年一直流傳着一句話“每逢佳節胖三斤”,而今年因爲疫情的影響許多人的假期比往年更長且不能外出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對身材要求高的女性朋友爲了保持身材或者減重,紛紛選擇不食主食,那麼這種做法靠譜嗎?
不食主食能減肥?
人體的三大主要供能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其中,碳水化合物當爲三種物質中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因爲它供能最快最直接,也最經濟,塞倆饅頭是比食個雞腿來得容易些;而脂肪通常作爲碳水化合物不足時的能量儲備,當碳水化合物消耗得差不多了,才輪到脂肪供能;以此類推,蛋白質是三種物質中最後的供能物質,當輪到蛋白質供能時,人體已經處於非常飢餓的狀態了。
我們通常食的主食,也就是這些五穀雜糧,正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如果少食或不食主食,就會造成碳水化合物供給不足,更多的由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但脂肪供能又需要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做基礎。
因此,不食主食的直接後果就是,脂肪無法充分燃燒,蛋白質也會快速分解,食進去的蛋白質和脂肪難以充分利用,長期缺乏主食會導致肌肉無力甚至失憶。
不食主食的後果比肥胖更可怕!
首先,這種浪費糧食的食法確實會在短期內奏效,因爲身體吸收少,所以體重會下降。但這種方法的最大弊端就是除非堅持一輩子,否則一旦恢復食主食,體重就會一路反彈,甚至比沒減肥前還要胖!
其次,人的腸胃總是需要食物填充的。穀類是讓人更容易有飽腹感的食物,如果不食主食勢必要用雞鴨魚蛋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替代,就會形成高蛋白高脂肪膳食,有非常大的危害。
蛋白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很多副產物,不僅會增加肝腎負擔,還會影響皮膚細胞正常代謝,何況蛋白質本來是構造人體的基石,如果要它分解去供能,對身體會造成極大損害。
脂肪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酮體,當酮體在人體內累積超出利用水平時,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同時,長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法將會抑制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最終增加糖尿病的發生的風險。
因此,盲目將膳食碳水化合物替換爲蛋白質與脂肪,尤其是使脂肪供能比增大後,導致的能量來源失衡,將增大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合理膳食
其實,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關鍵就在於平衡膳食。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十條原則,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穀類爲主,粗細搭配”。WHO推薦的適宜膳食能量構成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爲55%~65%;來自脂肪的能量爲20%~30%;來自蛋白質的能量爲11%~15%。
各種穀類包括米、面、雜糧,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他命。堅持穀類爲主是爲了保持膳食的平衡性,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們應保持每天適量的穀類食物攝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250g-400g爲宜。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食一些粗糧、雜糧和全穀類食物。
所以各位小夥伴在家只要注意保持合理平衡的飲食習慣就可以保持健康,通過不食主食來控制體重的方法萬萬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