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碳水,你的減肥就能成功嗎?
本文首發廣州市科協“科普廣州”公衆號
好吧
科博士今天請到專家來解釋一下
碳水化合物
到底是不是減肥路上的攔路虎?
“碳水”到底指什麼?
碳水其實是糖類的另一個稱呼,因爲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氫和氧元素的比例又往往爲二比一,和水一樣,所以大家稱之爲碳和水的化合物,簡稱碳水。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之一。在維持我們健康所需要的能量中,正常情況下應該有50%-60%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所提供。
我們身體內所有的器官都能夠直接通過血液循環的方式方便快捷地獲取葡萄糖(碳水中的一種),即便是那些可以利用其它能源的器官也喜歡優先使用葡萄糖。
沒有碳水會怎麼樣?
沒有碳水,我們身體中的紅細胞、視網膜、大腦、神經等等都會陸續罷工。所以,就算是重度減肥,也不可能完全戒斷碳水,因爲沒有碳水我們是活不下來的。
因爲碳水非常重要,所以自然界非常貼心,讓幾乎所有天然的食品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只不過他們的結構可能各不相同。如果簡單根據結構的複雜程度來分分類,碳水可以分爲“簡單糖類”和“複雜糖類”兩種:
但這種分類命名的方法難免存在歧義問題,這也就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白砂糖和膳食纖維關係的主要原因。
所以,上面那位小夥伴說“蘋果不是碳水”是絕對錯誤的,蘋果的甜味成分就是單糖,而果肉中多含膳食纖維等複雜糖。
碳水怎麼就成了減肥的頭號公敵
前面我們講到,沒有碳水是活不下去的,但如果碳水攝入過多,多餘的碳水就轉化爲能量。身體多餘的能量如果不通過某種方式消耗掉,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碳水攝入過多,最終就轉化爲脂肪了。
所以,減肥的重點不在於控碳水,而是控制整體能量的攝入。
有沒有更科學的減肥方法?
碳水不能戒,但我們可以選擇更健康的碳水,幫助更好地減肥。
許多人認爲,複雜的糖類(例如澱粉)比簡單的糖類(例如單糖)消化得較慢,因此較健康。但實際上,這種說法過於簡化。
不同碳水結構不同,消化速度也各不相同。在營養學上,更傾向於以升糖指數(GI)及血糖負荷(GL),來反映食物於消化後對人體的影響。升糖指數衡量人體吸收該食物中葡萄糖的速度,而血糖負荷則衡量食物中可吸收葡萄糖的總量。兩種指數中,最高則代表糖類含量最高、血糖水平最大影響的食物。碳水有“慢碳水”和“快碳水”之分:
“慢碳水”分解慢,有些甚至不分解,例如膳食纖維,大多容易產生飽腹感,因此能量轉化慢,不容易導致能量過剩。
而“快碳水”恰恰相反,吸收太快,能量轉化太快,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能量轉化爲脂肪,所以減肥期間要儘量少食。
減肥的本質不是停止攝入某種營養素
而在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只要能量攝入不過量
不管是簡單碳水還是複雜碳水都不用怕
選擇攝入“慢碳水”
有助於減肥哦
本期作者:趙力超 左麗娜
審稿:趙力超 | 美編:黎鵬臻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