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鬆日:別讓骨質疏鬆擊垮你
10月20日
是世界骨質疏鬆日
骨質疏鬆: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量減少
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骨強度下降
骨脆性增加並容易導致骨折的全身骨骼疾病
正常人的骨量在30~35歲時達到峯值
35歲以後,骨量就開始流失
當人體內骨量減少到一定值時
身體就會出現骨質疏鬆
在大家的印象中,骨質疏鬆是一種老年人疾病
尤其以老年女性爲主
但近年來青年人自發性骨折的報道也越來越多
NO.1 什麼是骨質疏鬆?
WHO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爲特徵的全身性骨病。
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爲特徵的骨骼系統疾病,骨強度反映骨骼的兩個主要方面,即骨礦密度和骨質量。
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病率高於常見心血管病和癌症
一生中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病危險
女性:40%,高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總和
男性:13%,高於前列腺癌
NO.2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
NO.3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表現
1.骨痛和肌無力:乏力,持久做工腰背痠痛,夜間渾身痛,常晨起手指,腳踝痠痛,活動後緩解。2.多發性骨質增生。3.駝背、身材變矮、背部漸變彎曲。4.併發症: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NO.4 骨質疏鬆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合理膳食營養,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儘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峯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對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羣,重點隨訪,早期防治。
2.二級預防:
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羣,應及早採取防治對策。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
3.三級預防:
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給予體療、補鈣、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