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日|防疫期間如何抗“壓”,這些事你該知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家無論是作息規律、運動條件、飲食結構還是心理狀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健康問題也接踵而至。今天是第16 個世界高血壓日,小編請來專家和大家聊聊疫情防控期間,抗“壓”該知道的那些事。
高血壓是血壓≥140/90mmHg,低血壓則是血壓<90/60mmHg。
一般情況下,夏天血壓低,冬天血壓高。
白天活動時血壓高,睡眠安靜的時候血壓低。
緊張焦慮時血壓升高,心情平靜時血壓降低。
運動中血壓升高,但長期運動可降低血壓。
血壓正常的人很少發生低血壓,但體位性低血壓和神經介導的低血壓,也可見於血壓水平較高的人。
長期飲酒升高血壓,但很多人酒後會出現血壓下降,甚至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上述低血壓都屬於生理性,不會影響健康,不必太在意。但以下這些低血壓,則屬於病理性,需要引起重視。
正如低血糖多見於糖尿病病人,低血壓多見於高血壓病人。高血壓病人的低血壓往往與量血壓不及時或降壓藥物調整不當有關。因爲血壓低突然停藥,結果可能出現更高水平的血壓。
高血糖往往伴隨高血壓,低血糖可以引起低血壓。低血糖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也可能再次升高。
血壓應該低的時候,反而更高了,比如夜間高血壓患者,叫作反杓型高血壓。
鼻出血的發生不一定和血壓高有關,血壓偏低的人鼻出血後,血壓也會升高。
孕婦可能發生妊娠高血壓,但也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多數高血壓患者診室血壓更高,但也有患者看到醫生後血壓反而低下來了。
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比如帕金森氏病、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經常血壓低了上不去,也會高了下不來。
自主神經病變患者經常血壓高高低低,如同坐上過山車,尤其當體位變化的時候。高血壓會導致心衰,心衰後血壓就不高了,還可能很低。
男性高血壓患者如果因前列腺肥大服用α受體阻滯劑(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後,應該注意觀察血壓並適當調整降壓藥物,以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Q:如果沒有明顯症狀,是不是沒必要再測血壓?
A:不能掉以輕心,低血壓和高血壓都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高血壓可以引起頭暈,低血壓也可以引起頭暈。高血壓和低血壓經常具有類似的症狀,比如頭暈、眼花或視物模糊、疲乏、無力。
低血壓往往是當前迅速的危險,高血壓一般是長期的危險。低血壓轉變爲高血壓一般沒有眼前危險,但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變低,一定有眼前風險。
有一種低血壓導致的暈厥,被稱爲神經介導的暈厥,發生之前有可能存在血壓升高的過程。高血壓是導致心肌梗死和心衰的主要危險因素,一旦發生反而血壓上不來了,甚至導致低血壓。
老年人更容易耐受高血壓,血壓一時波動不必過分恐慌,也不一定非要增加降壓藥物劑量;相反,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怕低血壓,低血壓的結果除了各種症狀,跌倒、昏厥以外,還可能誘發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缺血,甚至導致休克和死亡。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血管狹窄,狹窄後的血管內壓力反而降低,導致器官缺血甚至發生壞死,如發生心肌梗死、腦梗死、腎功能不全等。
日常血壓偏低的人往往壽命更長,高血壓影響健康與生存。嚴重低血壓導致休克,一般這時我們才考慮使用升高血壓的藥物。
中國人中鹽敏感性高血壓多見,因此建議不要食得太鹹。
有些低血壓患者需要補充水分、鹽分來升高血壓,可有的患者會發生餐後低血壓。別以爲喝水升高血壓,喝糖水、食西瓜利尿了,說不定血壓還會下降呢!
高血壓病人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應儘量避免發現低血壓,一旦發生應及時妥當處置。如果血壓高高低低,吃藥就低、不食又高,那麼寧願選擇血壓高些。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 許俊堂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