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膝關節的8種減壓法
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和髕骨組成,股骨在上,脛骨在下,髕骨在表面。髕骨上連股四頭肌,下連脛骨前側,通過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來控制膝關節的屈伸。
這三塊骨頭彼此對接的關節處,覆蓋着一層脆弱的軟骨,軟骨最怕的是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當膝關節處於屈曲狀態時,髕骨和股骨之間的壓力會顯著增大,股骨的後髁直接卡在脛骨上,也會導致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壓力增大。
如果膝關節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軟骨的抗磨損能力就會下降,就會像下圖這樣出現軟骨退化、甚至剝脫,從而誘發骨關節炎。
由這張圖可以看出,人們不同的姿勢膝蓋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不同倍數,可見,負重,蹲跪的動作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避免膝關節大幅度的屈曲。
面對如此複雜又傷不起的膝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細心呵護!
一、起牀
晚上睡覺時,因爲身體長時間平躺少動,血液循環緩慢、靜脈迴流差,發炎的內側皺襞就會變得更爲腫脹,半夜或早上起牀時,會覺得膝蓋卡卡的,無法馬上行動,不少患者也會碰到半夜痛醒,膝蓋不敢移動、甚至不知道如何擺放的痛苦狀況。
這時,要記得先不要急着下牀,平躺或是坐在牀邊,做勾腳擡腿動作,並用雙手揉揉膝蓋,尤其是膝蓋內側,大概持續叄到五分鐘,讓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後再下牀,就能順暢自如了。
勾腳擡腿動作,可以有效增強股四頭肌力量,通使膝關節的穩定性加強,改善局部血運和新陳代謝,從而緩解疼痛,改善功能,促進康復。
二、上廁所
起牀後,大家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上廁所,這也是每個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天天都必須重複好幾次的動作。建議家中最好不要安裝蹲式馬桶,改用坐式馬桶,外出也儘量使用坐式馬桶。
不管蹲或坐,最重要的是謹記「慢」字訣,動作要儘量放慢。另外,也可以扶着牆壁或是加裝扶手,避免內側皺襞因膝蓋快速、突然的彎曲而被膝蓋骨夾擊。
三、食飯
不論是坐椅子或沙發時,動作務必要慢,最好是可以用手扶着椅背或是桌沿,慢慢坐下去,這個原則適用在一天內所有要坐下的動作。
四、爬樓梯
「爬樓梯傷膝蓋」是最常看到或是聽到的保健警語,其實,只要懂得如何爬,爬樓梯不見得會傷膝!上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彎曲到伸直,較不會有問題;反觀下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伸直到彎曲,內側皺襞較容易被夾傷。內側皺襞發炎腫脹的患者在下樓梯時,膝蓋骨特別容易夾到內側皺襞,常會痛得聞梯色變,一看到樓梯就害怕,就是這個原因。
有膝痛問題的人,儘量避免爬樓梯,如果非得爬,建議以膝蓋微彎的姿勢,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一步一步慢慢爬,適時以扶手幫忙使力,配合腦中想像的內側皺襞摩擦情景,就能避免傷害了。
爬山可參考爬樓梯的塬則,爬坡的時候,保持膝關節微彎,比較不會有反覆伸直彎曲的動作。步伐加大也可降低膝蓋彎曲的角度;下坡也是同樣的原則,側着身子走更好,此外,不要忘記攜帶登山杖做爲輔助。
五、坐公交車
等公交車時,常常看到因爲趕時間而匆匆忙忙上下車的人,因爲急,所以不自覺的看到車就急忙衝上去,或是看到有位子就快速的坐下,到站了又急忙站起來,這些動作都可能會讓內側皺襞受到夾擊,受傷而發炎。
另外坐車時,爲了避免讓膝蓋長時間彎曲超過五十度,最好能選擇可讓膝蓋完全打直的位子。
六、自行開車
上下車時記得要扶住車門,用手的支撐分攤身體的重量,先側坐,再把雙腳小心移入/出車內/外,膝痛的患者可用雙手託着膝窩,一次一隻,慢慢把下肢移入/出車內/外。
騎自行車時,坐墊不要過低,避免膝蓋彎曲的角度過大,也要注意伸直、彎曲時,肌肉用力與放鬆的節奏(口訣:用力踩下,輕鬆縮回),減少內側皺襞被夾擊、受傷的機會。
七、坐辦公室
「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不需從事負重工作,膝蓋比較不容易退化」,這是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或是常常上下樓梯,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很高。坐着辦公時,膝蓋長時間彎曲呈九十度,內側皺襞有如舌頭長時間被上下牙齒咬住般,當然會受到傷害,所以,每隔半小時,要抽空起來走動,或是伸直雙腿,做做簡單的護膝動作(文章開頭提到的勾腳擡腿動作)
八、休閒運動
對於膝關節炎患者,推薦的運動是健走,不會因爲膝關節彎曲的角度過大,而傷到膝蓋,又能夠達到運動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
至於球類運動,以膝蓋彎曲/伸直的頻率與角度做爲判斷標準,太過就不適宜。
喜歡游泳的人,要避免遊蛙式,因爲膝蓋要不斷重複彎曲伸直的動作,長期下來,反而會惡化,如果只會遊蛙式,可試着調整節奏以及下肢用力方式,在快速踢腿夾腿後,緩慢而輕鬆的縮回雙腿,避免在屈膝時夾擊內側皺襞。
筆者較推薦自由式,而且是要標準的自由式,靠大腿上下襬動帶動小腿,膝蓋儘量不要彎曲,既不傷膝蓋,又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另外在上下泳池時也要注意,一定要抓緊泳池樓梯的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