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後這樣做,讓你恢復正常的精神狀態
正月十五一過,新春的慶祝就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說好的“新年新氣象”,但不少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以至於人雖已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可心卻還沒收回來。
人們在假期中精神狀態鬆弛下來,再到面對嶄新的一年,恢復常態化的工作和生活,暫時適應不了緊張節奏是正常現象,要給自己的身心一個緩衝期。
上班族
循序漸進 自我調整
長時期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中,上班族對擺脫超負荷的渴望會格外強烈,一旦有條件好好地放鬆一把,要想再次回到緊張狀態,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往往讓人在短時間內無法正確面對與適應。
安排工作要循序漸進。長假後,新年伊始,工作上千頭萬緒等待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不要一下子把日程安排得太滿,避免立即投入過於繁重、充滿挑戰的項目。可以先從簡單工作開始,慢慢過渡到正常的工作節奏中。
過年期間,放鬆休息,不僅原來的生活規律、睡眠規律被打亂,與親友團聚的快樂還會讓大腦保持高度興奮狀態,馬上要轉入工作狀態,難免會出現很多相反的情緒體驗,如從熱鬧轉爲冷清,從歡喜轉爲焦慮等。這些情緒變化也會引起失眠等問題。
我們要學會科學地調整睡眠,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作息時間因爲假期休息被打亂,晚上沒有睡意,也不必苛求過早入睡。如果強行入睡,反而給自己施加了一些壓力,更不容易睡着,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失眠。此時可起來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如看書、踱步、深呼吸、冥想等。
還可在睡前通過呼吸調節放鬆法幫助緩解緊張狀態。以舒適的姿勢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進行深呼吸。深吸氣時,要通過口腔,將空氣緩慢勻速地吸入,讓自己的胸腔漲滿爲止,屏住3~5秒,然後再通過鼻腔緩慢、勻速地將氣體呼出去,注意應通過收縮腹部,把胸腔裏面的氣體擠壓出去。吸氣、呼氣算一次,連續做10~15次。最終我們會有一種非常放鬆、非常鬆弛的感覺。
老年人
調整心態 學會“自立”
親人團聚本是一件美事,但是節日過後子女紛紛離開,再度陷入“空巢”的老年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低沉、無助和空虛感。
一方面明知道子女爲了工作不得不離開,另一方面又擔心子女離開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團聚,因此會在心理上產生孤獨感和空虛感,心情的不舒暢可能成爲致病的導火索。
老年人應學會調整心態,逐步恢復規律生活。尤其是獨居的老人,家人不在身邊時應儘量避免獨處,多參加集體活動,如去老年活動中心學習舞蹈、繪畫等。心理脆弱的老年人在節後需及時“找事幹”,如果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很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等不良情緒。
子女也要及時幫助老人調整心態。離開父母家重返工作後,儘量多通過打電話、視頻聊天等形式和父母聯繫。有條件的儘量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伴老人,讓他們有一個緩衝的餘地,幫助老人平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段。
學生
制訂計劃 幫助收心
家長可在開學前兩週讓孩子慢慢進入學習狀態,減少玩的時間,增加學習的時間,逐漸恢復上學時的作息。
家長可幫助孩子制訂一個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爲後面的學習做一些鋪墊,儘量減少假期綜合徵的不良影響。同時,應適當調整孩子的飲食,在保證營養的同時儘量清淡些,還要保障規律進餐。
總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分施壓,否則會讓孩子感到不適應,併產生牴觸情緒,甚至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惡情緒。
另外,學校也應當幫助學生“收心”,老師們要幫助學生逐漸把注意力轉回到學習上來。
作者: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 艾霞
審覈: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教授 楊甫德
策劃:譚嘉